人人都在做贡献的百度百科 带来“联脑”未来


来源:

0 浏览 评论

人人可编辑不仅将众人智慧聚于一处,更提供给众人跨界的灵感触点,推动文明前进。

朋友最近有耳鸣、人还老有眩晕感,到医院看病时却陷入“应该去看哪个科?”的困惑,从普通内科、神经内科、心脑血管科、耳鼻喉科……一路折腾,最后通过“专家会诊”的形式才闹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朋友,你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了!

这样的景象在当今时代中并不鲜见,医学的细分让医生越来越看不懂那些“怪病”,宏观意义上学科知识在人类个体大脑中的“分布不均”,让一个领域中的“天才”常常成为另一个领域中的“白痴”。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知识的不断膨胀,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可能需要人们穷其一生钻研,还想做“百科全书式”人物无所不知,恐怕人脑真的不够用了。对文明进程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式”人物的匮乏,正是我们在今天无比需要百度百科的原因,人人可编辑不仅将众人智慧聚于一处,更提供给众人跨界的灵感触点,推动文明前进。

“百科全书式”的伟人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比如我们上面所讲的朋友看病的案例,如果医生至少能做到“医疗百科”,那么将不需要患者折腾一大圈,小病增效、大病更能直接挽救生命。放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看,“百科全书式”人物的作用更大,推动社 会发展节点到来的却总是那么几个“伟人”。而这些伟人又大多不是细分学科的专家。

如今在各种影视剧中被演绎成先知般的达芬奇,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人物的典型代表,画家的身份之下,他还在天文、物理、医学、建筑、军事、水利、地质都有不朽的成就,达芬奇手稿更至今在被人们研究;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印在美元上的富兰克林、发明家爱迪生、中国古代的墨子、张衡、郭守敬…….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细分”带来进步,唯“百科”才带来巨变。百度百科作为知识平台,节省了人们记忆大量内容的成本,可以做到随用随取且及时准确,不会给大脑造成负担,且不会受记忆偏差的影响。在人类从认知黑箱走向科学文明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学科知识的人,点亮了这个世界;如今百度百科的存在,以互联网工具让每个人都成为有望推动文明进化节点到来的那个人。

人人可编辑的百度百科,催生“专家时代”跨界火花

毫无疑问,现在各学科的知识已经膨胀到就算是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学不完的地步,更何谈在掌握“百科”后再创造了。虽然电影《超体》中大胆展望了一个流行的观点,即人脑只开发了10%左右,拥有的潜力巨大。但从现实来看,称其为“美好的幻想”并不为过,人脑的进化很难有迅猛的突变,学科的细分、将推动每个领域发展的任务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是最科学的方法。

但这个世界是有机而整体的,“专家时代”的尴尬频现。而通过百度百科,我们可以以人人可编辑的模式,将碎片化的知识重新组合起来,在不增加人脑负担的同时,建立起人们与各学科之间互通的触点,从而以更简单的方式创造跨界的可能性。

百度百科的知识是扁平化的,一搜即得且充满了可视化的元素,人们无需“头悬梁锥刺股”,只需要在需要时随时调用。如果将知识视作货币资金,因为百度百科的存在,更多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所在的细分学科,但却又能随时获得跨界灵感,也就意味着多余的知识“货币”无需沉淀在人脑之中,提高了知识利用的效率。

人人可编辑,意味着人人都在贡献自己的知识,同时也意味着人人都能够轻松从中获取所需。在“百科全书式”人物基本已不可能再出现的情况下,百度百科人人可编辑带来了另一种推动文明发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