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教育变革的时代幸亏我能读懂“跟谁学”


来源:

0 浏览 评论

我是一家生活美学培训机构的负责人。3年来,有自己成熟的学员群体和运营模式。我们的工作绝称不上轻松,但因流程轻车熟路,所以如果不去锐意进取,不去接触新知,看似我们也能这样安详地活下去,10年,20年……直到卸甲归田,直到地老天荒——是的,“看似”。

这样的迷茫困惑,直到遇到找好老师平台跟谁学,才得以纾解。那时,我认识了跟谁学的北分经理,听他阐述跟谁学理念的第一个小时,心里就默默的喊出了那句“哇,好险”。

是的,好险!幸亏我是本行业中第一个接触跟谁学这种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机构,让我有时间差去快速占领。

是的,好险!幸亏我能听懂跟谁学在做什么,并且有机会立刻跟随跟谁学,迅速开展。

当机立断,我决定抽调公司的公关总监,授权她调动能力范围内的全资源配合进驻跟谁学。

公司管理层小伙伴问我,真的要这么大力度么?跟谁学真的有前途么?

我只问了大家两个问题:

你是否认同“互联网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你是否认同“基于智能手机APP的广泛应用,是人与人大规模连接与协作的趋势”?

如果这两个问题,你都是认同的,那么你应该不难理解跟谁学的教育模式就是未来教育与培训产业的归宿。

马云先生曾经说过,时代的红利,并不存在于《参考消息》中。如果全国报章网络都在大肆宣导一个事情,那么从商业意义上讲,它已经不具备红利潜质。真正的时代红利,是对大趋势的提前判断,然后在未来时代列车必将经过的地方蹲等坐收回报。

无疑,这些机会将属于少部分人。少部分看得清形式,也敢于抛弃现有安宁生存模式的人。

道理是容易的,而执行是艰难的。

我给团队定了个苛刻到不行的目标:一个月内,我们要上线100位老师,开课超过60节。

我允许公关总监3个礼拜在家办公,跟老师沟通理念,并收集注册需要的资料。

第七天,她发来微 信,已经连续若干天每日电话时长超过400分钟。她乌黑齐腰的长发开始大把大把的掉落。

从8月24日到9月16日,我们登陆跟谁学刚过3周。注册老师93位,开课64节。更为可喜的是,后台购课学员人数达到1800人。而我们经营三年来,第一年培训学员1400人,第二年1700人,第三年才稳站2200人。这说明跟谁学仅仅用了20天,就完爆我们一家成熟培训机构大半年的学员数。

这个数字真实又残酷。是的,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网络的力量巨大,但到底有多“巨大”,只有如我,面对如此赤裸的数据碾压时,才可感同身受吧。

这个事实其实简单到不行。谁可以到巴黎,是疯跑的刘翔,还是一只在飞机上托运的波斯小猫?你以一己之力拼得过工具,拼得过时代么?

有两则商业神话,真的是神话——我们都是当故事读的。

第一则是柯达公司。曾经的胶片帝国的统治者,被迅猛发展的数码相机杀得片甲不留。

另一则是索尼公司。过往的音像巅峰,被数字音乐挤压得节节败退。

而这两则故事的“神话”之处,均在于,事实上柯达是数码相机技术的发明者,而索尼公司也是最早拥有数字音乐技术的公司。

一个新的机会,在抱持着成熟理念的公司里,并没有成为突破业务的尖刀,而最终成为令其致命的匕首。

柯达和索尼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顺应时代”不是一句高瞻远瞩的口号,而是真的需要勇气将自己旧有的行为模式割袍断腕,迎接新生。这不是一道愿不愿意的选择题,而是一条别无选择的前路。

前天,跟一位清华MBA毕业的导师探讨未来的商业模式。她说,未来在95后手里,在那些于网络环境下沁浸生长的晚辈手里。时代在他们手中将开向何处,我们这些中年人基于自己过往的认知,已经连构建想象的能力都不存在了。而95后自己对前程尚未明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互联网和APP的时代,不会再有回退的可能。我们,如果想在未来的5年里,还能参与定义这个世界,在未来的10年里,还能看懂这个世界的新气象,那么“上车”是唯一的出路。

这不是一个商业童话,而是一场血淋淋的更新换代。在互联网+APP的轮番碾压之下,所有格局都将被撕裂,一个崭新的世界必将在废墟中崛起,不给行动迟缓者任何夹缝苟延残喘。

昨天,收到了跟谁学北分经理发来的他们最新的宣传片。片子里有三个词最打动我:第一,“闭环”。教育不能是全然的慈善,老师们也要生存。如何用魅力抓取学员,用实力粘住学员,最终收获劳动的对价。这个实现路径,从营 销到服务再到支付的“闭环”,无疑是最重要的。第二,“生态平台”。生态是规则之下的一种公平竞争,抛开资历的肉搏,网课的竞争更直白。同行就是会打折,同学就是会质问。有能耐的人将获得他值得的一切,而被淘汰的人,也不再有辩解的机会。第三,“融资”。资本是加速器,钢铁亦能逃离地心引力,靠自己划小艇的人,永远是追不上。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更替的时代。

不是所有人都能赶上,而所有人都逃脱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