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仔细辨认,你会把他的肤色混同于当地黑人;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存在着这样一批有着黑人一样肤色的有志青年: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就远离祖国;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踏上了异国他乡追求梦想的征程。在非洲,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与非洲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能量,霍亚州同志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2013年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铁道大学的霍亚州,毕业当年来到美丽的坦桑尼亚,参与建设了寄托着坦桑尼亚人民百年梦想的的头号政治工程——基甘博尼大桥及引道项目。
2013年8月基甘博尼大桥及引道项目上没有专业的路桥实验人员,试验检测工作一直未得到咨询的认可。导致填料料源迟迟没能审批,现场试验检测经常出错,实验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关键。为尽快培养出一位能独立担当实验室工作的专业人才,公司决定把霍亚州调到实验室委以重任。
上任伊始,霍亚州开始恶补试验检测知识。为尽快解决制约项目进度的料源问题,他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规范,同时寻找可能的料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在坦桑尼亚找到合适料源,霍亚州每天一大早就出发,沿着泥泞的乡间土路,一路颠簸四五个小时,跑到上百公里外寻找料源。有时为了节约时间,霍亚州顾不上吃午饭就马上察看土源,选料,取料,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往项目上赶,中途实在饥饿难忍时,就在路边小吃摊上选一点相对干净的食物充饥。把材料取回来以后,为了尽快确定材料是否符合要求,霍亚州四处请教,在没有专业的师傅带领下,依照当地的英文实验室规范一步一步地做:最大干密度、CBR值,液限,塑限,吸水率,膨胀率,空隙率………他从最简单的做起,把每个实验融会贯通;一处料源不行,再马不停蹄地去另外工地去找,为了能尽快找到料源,他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详细记录下每处土源地特点,回去以后自己做分析,以至于后期光从肉眼上就能判断出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人累瘦了,脚磨破了,脸变黑了,困扰项目进度的料源试验检测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却一个个地解决了,项目实验室工作走上了正轨,最终也得到了监理的认可,他的心里落开了花。
基干博尼大桥及引道项目是中铁建工集团东非公司第一个路桥项目,专业人才十分缺乏,现场施工进度缓慢。项目原设计属于概念设计,开工后需要承包商进行详细设计,否者无法展开现场施工。霍亚州主动请缨,毅然扛起了工程设计重担。起初,咨询得知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牵头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时,开始坚决反对并不予接受,但接下来的结果却让他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小伙的能力和智慧。为了尽快转变咨询的看法,霍亚州在项目指挥长周泽君、项目经理张邦旭及当地工程师MRUMA的指导下,从基础学起,狠练英语口语,夯实专业知识,专研设计规范,将理论与现场技术设计相结合,创新施工方法。经过艰辛努力,他和他的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设计问题,使很多设计、施工方案快速得到审批落实,有效地推进了工程进度。他最终得到外籍咨询的高度认可。
生活中的霍亚州和工作一样热心为人。身为共产党员,他平时喜欢乐于助人,只要谁有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每当同事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回国时,他都会主动询问相关情况,并自觉接管他的工作;闲暇时他还经常组织项目上的同事去海边散心,以缓解工作压力。总之,与他共事过的同事,喜欢他的善良、真诚和乐于助人的行为,不少年轻人喜欢亲切的称他为“大哥”。戴荣里/王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