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70年校庆精彩纷呈,哈斯高娃演绎《一片爱国心》


来源:

0 浏览 评论

上海戏剧学院,这个闻名海内外的艺术摇篮,多年来培养了徐峥、陈红、陆毅、李冰冰、佟大为、祝希娟、潘虹、奚美娟、哈斯高娃、胡歌、余秋雨、和晶、董卿等数以万计的优秀艺术人才。

2015年12月1日,上戏70周年华诞之际,大戏纷呈、隆重非凡。《一片爱国心》就是校友们送给母校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礼物。记者采访了话剧的女主角---1982级上戏第一个蒙古班的著名演员哈斯高娃。

哈斯高娃首先介绍了这部大戏的背景。《一片爱国心》是上海戏剧学院首任院长熊佛西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五卅惨案”,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熊佛西义愤填膺,创作了这部话剧。该剧围绕辛亥革命时期流亡日本的中国志士与日本姑娘组建家庭展开,虽然两人表面和谐幸福,由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信仰,最终导致了一出悲剧。《一片爱国心》曾经连演四百余场,直至抗战时期仍在各处上演,甚至从国内演到国外。

哈斯高娃说:“当佟瑞敏老师告诉我重排《一片爱国心》的消息并希望我能出演秋子一角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诧异。

《一片爱国心》讲述90年前的家国故事,时代特征过于明显,能否打动今天的观众?我心里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我已经多年没有登过舞台演话剧,虽然近年拍摄了一些影视剧,但是话剧的要求更高,对演员各方面的表现更加严格,又是在校庆时给各届老校友演出,我没有信心。但是佟老师鼓励了我,母校的培育和恩泽让我感到责无旁贷,于是推掉商演的单子,南下上海,去赴那个七十年的邀约。”

一到剧组,哈斯高娃就见到了娄际成、陈明正等老师、学校领导和众多主创,所有演职人员都是上戏校友,七代上戏人同堂演出,大家都非常激动,历史的脉搏在这里延续。上戏领导对排练非常支持,韩生院长直接参与舞美设计工作,郭宇副院长负责协调统筹,排练正是在这种上下齐心、新老汇聚的氛围下开始工作的。

在《一片爱国心》排练室里,导演佟瑞敏要求墙上挂着熊佛西、田汉等下乡排戏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一幕幕都在讲述着当年艰苦创作、艰苦办学的不易。

佟瑞敏导演非常强调本剧的现实主义特色,现实主义是上戏几十年的老传统和坚持,是上戏人的精神血脉,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这个主基调下展开。

精读剧本之后,哈斯高娃对秋子这个角色进行内心体验,她是一个母亲,爱孩子,是一个妻子,爱丈夫,但又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日侨,还有一个做日本公使的哥哥。这不是一般的女子,为了爱情,肯抛弃家庭,与爱人来到人地陌生的异国;为挽救哥哥的命运,又肯置政治公义于不顾。她有主见,坚强,下得了决心,但是感性,重感情,有局限。

一个有缺陷的人物,在舞台上,往往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但是如何把握这种轻重和分寸则要下一番功夫。哈斯高娃不想让秋子失去平衡,她既不能过于蛮横而让观众讨厌,又不能展现过多的合理性而让观众对她过分的同情。

哈斯高娃小心翼翼将这个人物的形态动作贯穿到舞台的规定情景中,得益于导演、前辈老师和学弟学妹们的指点和帮助,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已经85岁的老师对她的这次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当最后一场结束,哈斯高娃哭了。

《一片爱国心》的排练对她来说,不但是一次归来,更是一次远行,让哈斯高娃更加清晰自己的艺术道路,明确了未来要赶往的方向。

上海戏剧学院,七十年来历经磨难,培养了一代代杰出的艺术人才,哈斯高娃说自己有幸在这里学习四年,是上天的恩赐。母校的精神实质来自大地,来自民众,来自社会,给了所有学生享用不尽的智慧。

哈斯高娃说,在当今浮躁的演艺圈,真正用心体验一个角色,大家都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我们追求的往往是效率、是档期、是高产,这是一个容易迷失的时代。记得在八十年代在上戏求学时,老师就教导学生们“戏比天大”,1986年上戏内蒙班的毕业大戏《奥瑟罗》曾引起轰动,正是因为当时大家对待艺术和戏剧的专注和虔诚,今天,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呢?

一个演员的每一次演出,在成就角色的同时,也被角色成就。舞台是我们的天地,唯有真实的创造,才能留下长存的痕迹。(傅星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