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高俅差点饿死在赤峰 (赤峰方言你懂吗)


来源:

0 浏览 评论

著有《百王之王》等书的作家复强,对几千年以来到过家乡赤峰的历史令人进行了梳理,其赤峰方言版的文章颇有趣味,高俅到赤峰就是其中一篇。

公元1105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四年,刚当上皇帝五年的宋徽宗,派自己原来的家奴--高俅,以“客省使”的身份随大臣林摅(抒)出使辽国。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是个杆儿手,最早给大文豪苏轼家里做个书童拉轰的,他能白乎、滋滋善哨、蹦精蹦精地,还擅长于抄抄写写。

苏轼因为工作调动了,可能不需要高俅伺候了,就把高俅送给了他的朋友--驸马爷王诜,这个驸马爷和小舅子端王关系不一般,高俅因此接触到了端王,就像《水浒传》所说,他最大的尿儿,就是足球踢得好,胯骨轴子诚是好使了,波了盖、爷了盖也都能顶球,正是这点儿尿赢得了端王的喜欢,高俅一溜须就整得端王整天五迷三道、魔魔怔怔的。

很快,天上掉下个大馅饼,皇帝死了,没有儿子,皇帝的弟弟之一,端王幸运地继位成了皇帝,他就是蹴鞠爱好者、天才画师、书法巨匠、荒淫色鬼、昏庸皇帝+悲惨俘虏=宋徽宗,一个打不了腰的皇帝。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坐窝就得瑟起来了。

皇帝一门心思要提拔这个没有文凭的熊色家奴,就只能让他到军队以立功的方法来升官。当时的边关大帅刘仲武八成知道皇帝的意思,帮着高俅紧忙乎,高俅也就一路立功高升,最后竟然人五人六地成了殿帅,掌管北宋禁军长达20多年。

历史上的高俅一没有陷害林冲,二没有镇压宋江,三没有征讨方腊,这个山炮一辈子的所作所为就是讨好皇帝、祸国殃民、虚荣贪婪、结党营私,一手遮天之下,军方谁也不敢摆儿逼扎刺儿,北宋军队从他接手后战斗力就噌噌下降。

公元1105年,那时高俅还没有成为高级军官,皇帝给他的职务是“客省使”,就是负责外交接待的外交部中层干部,估计也是个司局级吧。高俅这次跟随的出使辽国的老大,叫林摅(音抒),后来官至宰相,林摅当时的官职是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高俅跟着林老大朝北拜儿走了,吭哧瘪肚地走了一两个月,累得四鼻子汗流,终于从开封到了赤峰,他揍梦也没想到,自个儿差点回不来---一场祸端正在等着他!

此时正逢宋朝出兵胜利收复了被西夏侵占的几个州,西夏屡屡失败,就托辽国说情,辽国就向宋朝发出了调和的外交公文,有点掐巴着拉偏架的意思。

当时宋朝的主战派和主和派有争执,为了不使主和派有媾和借口,主战派的首领是宰相蔡京,这家伙贼坏,他暗中蹿蹬林摅千万别掉链子,到了辽国就故意找茬,整点事儿出来,才算你有尿儿。

林摅债个种有点各色,做事有点彪大乎地。

历史记载有两件事,一个是林摅公开面对辽国外交官,毫不客气地批评辽国,西夏对宋朝屡屡挑衅,你们不但不收拾他反而向着他,太浪张了!

所以当辽国请宋朝把收复的失地再割让西夏时,林摅坐窝就恼了!怒道:你们心思往们宋朝都是大先生啊!谁敢摆儿蛋,往们就给他扎古扎古!

这让几个辽国的谈判大臣觉着,这个刺头儿真各应人!齐大乎地谁都没足声!

还有一个记载,两国外交官员坐到一堆儿吃饭,通常会有对联、歌舞吾地娱乐活动。辽国陪伴官员就出了一个对联,说:“白玉石,天子建碧室。”

林摅对道:“口耳王,圣人坐明堂。”白玉石其实是“碧”字拆开,口耳王就是“聖”字拆开。

辽国官员说了这样的一句嘴欠的话:“奉使不识字,只有口耳壬,即无口耳王。”意思说你不认识字啊,圣人的聖字,繁体下面应该是壬,不是王!

可能是哨人说人家不识字是个很大的侮辱吧,“林词窘,骂之。”堂堂外交大臣居然急眼了,破口大骂!一是因为他觉得受了侮辱,二是因为两国正闹争端,三当然是蔡京宰相早就吩咐他要闹事,所以这个林摅才会有这个二不楞的各色做法。

整个事件,高俅应该全程在场撒嘛着呢。面对这个磕碜的局面,他到底是扮演了欠儿登还是潮种的角色,咱不得而知。

堂堂大辽国人岂是可以随便欺负的?就算今天,债嘎达地赤峰人也不是好惹的!挨骂的人到底伸胳白给林摅个脖耳搂,或者抄起巴棍开个瓢,还是没稀得车车他,历史没有记载。

史书只说,辽国君臣大怒,干脆断绝了供给宋朝使团的水和粮食,饿死这帮来歹们算了!

包括高俅在内的宋朝使团成员们被饿了多久,是不是饿瘦得皮包骨,不得而知。

辽国外交部门同时快马发文给宋国,对此公然噘人行为表示强烈抗议!宋朝的主和派也都烦儿了,本想建设两国睦邻友好的关系,全让姓林的小子演砸了!

当然,饿死了宋使那可治不地,两国关系就彻底掰了,不收拾他们吧又出不来这口气。辽国人很拿砸,挺坐蜡,咋整泥?

有人出来和稀泥:“饿得差不离儿就中了,估计这些南蛮也饿草鸡了,饿蔫巴了,饿堆萎了!”最后雨儿,赤峰人决定不郎西他们了,让这帮涨包的家伙统统滚犊子。

高俅,悄鸟儿地来到赤峰,又屁屎狼烟地走了。

林摅到了首都后,官儿坐窝就被撸了,被贬出京,担任颍州知州。后来蔡京还是想办法提拔了他:“后以其骂虏,进用至中书侍郎。”提拔他的理由,就是“骂虏”。

高俅,一个大宋外交代表团副团长,他的赤峰之旅究竟经历了什么故事,是否邂逅什么啥遇,到现在也是乌了巴突,整不机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复强也只能凭着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在这里瞎比比几句而已。

背景介绍:以上文章来自于《天南地北赤峰人》公众号的历史版块“赤峰那些事儿”作家复强先生对于历史上曾经到过赤峰的名人进行了梳理。

内蒙古赤峰市,拥有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历史上曾经是匈奴、鲜卑、东胡、乌桓、契丹、女真、蒙古等多个游牧民族的栖息地。这里雄踞塞外,人杰地灵,和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当然也少不了血腥的战争。几千年来,很多历史名人都曾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踏上过赤峰这块土地。

比如曹操、唐太宗李世民、薛仁贵、包拯、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大政治家王安石、三苏之一的苏辙、大科学家沈括、完颜阿骨打、金兀术、宋朝大奸臣蔡京、童贯、高俅等等,都曾经到过辽国的首都,也就是今天的赤峰地区。(复强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