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生猪产业再次陷入“猪周期”魔咒。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国猪肉价格涨10%;直至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9.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大约0.59个百分点。目前,生猪供应量持续下降,“猪周期”影响仍在继续。
素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而著称的周期性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成为数年来亟待生猪产业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就在前不久的2015年肉类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上,金锣党委书记郑培清提出“应用‘互联网+’手段,减少价格周期性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思路,在“互联网+”一片火热的背景下,为解决猪周期问题提供了审时度势的新方案。
“互联网+”编织下的信息化产销供需
所谓的“‘互联网+’手段”,即金锣集团结合自身优势,编制的“金锣价格指数”。该指数以生猪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正常的经营水平作为评估基准点。指数的上扬与下行,代表着养殖、加工企业的盈亏变化趋势。
作为生猪产业发展龙头企业,金锣集团拥有11处区域化生猪生产基地。连接在金锣产业链上来自10多个省市、300多个县区养殖专业户多达15万,此外金锣集团在全国也设有200多家销售办事处、18000多家专卖店、9000多家经销商。数量巨大、分布面广的产供销设点编织成规模庞大的信息网络,使金锣集团形成独有的全国猪肉产业大数据库,能够随时监测、实时更新猪肉行业的盈亏数据变化。
依托集团强大的软件开发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金锣研发出专门的信息系统,为指数的运行与发布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该指数的编制与发布自动化、信息化。通过系统性地采集市场肉品价格,“金锣价格指数”对数据统计进行相应的分析研判,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公布供个人或者企业查阅,据此安排生产消费活动,实现肉食供给与肉食需求的动态均衡,能有效减弱价格周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金锣价格指数”在2015年肉类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后,多数业界人士表示,金锣集团“价格指数”的战略体系蕴含的信息化创新价值值得称道,其背后的宏观产业发展意义则更加深远。
“价格指数”提速肉食行业转型升级
不难看出,在信息化潮流背景下,“金锣价格指数”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核心的特征,也不难看出两者完美结合对中国肉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作用。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之而来的,是各个行业在“互联网+”领域中的探索和尝试。互联网+所带来的改变是惊人的,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更改变着产业、行业的运营模式、企业的盈利方式。
反观“金锣价格指数”,以跨界协同、创新驱动、结构重塑的“互联网+”特点,智能而高效地削减“猪周期”对行业的既有影响。“金锣价格指数”以市场价格等信息更新、分析及分享的大数据形式,形成各个产业环节开放式的融合;以其信息革命化的创新为驱动,在反映生猪采购价格和猪肉制品销售价格的变动趋势的过程中,为行业提供价格参考数据,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销售;打破了原有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及产业链上下端等结构,以数据化的无缝对接及共通,重组成为新的产业虚拟协同结构……最终,在“金锣价格指数”体系指导下,中国猪肉市场生产、销售有了更权威的依据,企业和养猪户更容易摆脱盲目生产的困境,行业则更趋向开放、健康的生态环境。
纵观目前中国肉食行业,有些问题需要正视:价格信号传导机制缺失,猪肉价格波动、食品安全问题、产业价值链呈现倒长尾分布、产业链源头存在亏损情况、大众肉食消费需求与肉食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均成为了中国肉食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需要企业群体不断尝试探索解决之道。
对于肉食行业存在的问题,以金锣集团推出的“金锣价格指数”为代表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以网络科技带动智能管理,以互联网思维求变,可谓“对症下药”。随着政策及时代发展趋势变化,此类创新方案将成为行业、企业下一步尝试及探索的新方向,未来结果如何,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