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资所:对于融资租赁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来源:

0 浏览 评论

对于融资租赁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9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通过加快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科学规划和部署。

9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系统部署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业。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频繁送出的政策利好让融资租赁业信心大振。那么,如何找到风口真正飞起来,又如何尽可能持久的飞翔?想要快速并且持续的发展显然还有不少挑战。

市场上融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现状也是该领域恰逢其时的印证。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共2045家,比上年底增加959家,增幅为88.3%,比去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另外,2014年,融资租赁企业新增融资额5374.1亿元,比上年增加1510.6亿元,增幅为39.1%。

虽然融资租赁行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在中国仍然属于新兴行业,市场渗透率较小,仅约5%。这也预示了该行业存在的巨大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估算,截至2014年底,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元,并且正以每年5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按目前发展速度到2017年这一市场空间将迅速增长至5万亿。中国租赁联盟此前发布的《2014年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则指出,融资租赁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2万亿元。

风口在哪里?

当下,“互联网+”是被每一个行业津津乐道的词。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锁定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

对融资租赁行业而言,“融租租赁+互联网”的市场想象空间同样很大。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融资租赁合同期限较长,资金回流较慢,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结合具备先天的契合点。

普资所就是一个“融租租赁+互联网”的尝试和典型。

作为全国租赁资产交易的专业平台,普资所于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总投资5亿元。这一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平台优势,以健全的风控体系为基础,为融资租赁公司和机构投资商提供融资租赁资产转让与投资的中间服务。凭借这一平台,融资租赁公司可将租赁资产实现交易流动、租赁收益权转让或出表,从而有效盘活现有资产,解决融资来源和资本约束的难题。

如今,融资租赁行业在一些细化领域的创新模式也已经产生。有专家提出,区别于其他金融模式,“互联网+融资租赁”的最大优势是安全性,并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信息需求壁垒。在市场上出现的创新模式是对传统融资租赁业的有效补充。

除了“互联网+”,中国城镇化是另一个颇具想像空间的动力。对城镇化预期的加强给融资租赁公司探索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切口。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蓄势待发为这一行业提供了良机。

在融资租赁的资产证券化上,政策层面给出了明确的表态。除了国务院发出的政策红包外,银监会发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提出,金融租赁公司可开办资产证券化业务。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态,只要市场能够认可,政策方面不会存在限制。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除了自有资本金外,主要来源于银行短期贷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租赁资产证券化、发行信托产品、引入保险资金、通过自贸区融入境外资金、通过P2P平台出售租赁收益权等渠道,但由于受到市场认可度、融资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这些融资方式尚未被大规模运用。

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证监会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将租赁债权纳入基础资产范围后,非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融资租赁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已明显提速。截至2015年8月底,上交所已经受理的租赁资产证券化项目接近40个,其中19个项目已经成功完成备案,发行金额超过200亿元。

与此同时,高层给出的新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上市、优先股、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另外,新政还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运用外汇储备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多样化的租赁产业基金等手段也被用来拓宽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