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鲁豫战队选手潘超温暖社会的耳朵


来源:

0 浏览 评论

雾霾就像扯不开的那层布,遮住天空。十月份的南方,秋天从来不懂得低沉的酸碳味道。此刻,我是在北方一个火车站口,周边的围栏上油漆脱落,矮矮的宾馆玻璃一块黄、一块白、一块灰。三三两两的人,表情麻木,拉着行旅进车站,路边电线杆的倒影压着行人的头发。周边开出租车的司机,沙哑着喉咙和旅客说不打表;卖大枣的人,皮肤黑黝黝的,拉住几个年轻人买枣;开宾馆的小老板,眯着眼睛介绍价格……

这是我在国庆假后从北京返城,去一个华北地级市火车站转车时候的场景,车站是社会喧嚣的缩影,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就在返程的前几个小时,我在北京市朝阳区校园里和高中时代的好友聊及文艺和社会状态。他正在参加崔永元先生“家·春秋”的公益活动,好友名字叫做潘超,9月20日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栏目播出了他的口述历史。他讲述的那一个地方,属于我常常赶车回南方的故里,一座人文城市——抚州。

“我并不想讲述自己亲人的故事,那是内心自己最美好的部分。”在他讲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不经意和他眼神相互碰撞。这让我回想起每一次回到南方的车站,总会有一份温暖,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在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方等待漂泊的人归来。亲情,是治愈浮躁和都市最好的中药,是内心最美好的部分。

当我在列车上的时候,车窗外华北的平原匆匆在眼前行驶着。金黄的一片,小麦飘晃着,远方的烟在田地里升起,偶然的不知道名字的鸟儿穿梭。拖拉机上的中年男子,守护着窗外的那一片土地。我转开视线,开始看着手机上保存的视频,“如果是我,在当天那样的情境下,在那场大雨当中会是怎样的感受……”听着潘超的口述历史视频,我进入了那样的情景中,就像华北平原上麦田里的拖拉机,就像拖拉机上的中年男子。

车上,坐在我对面的人是一个家住德州的大娘:“我到北京看我的儿子,带了一点德州扒鸡过去,他从小最喜欢吃的就是我们的扒鸡了。”大娘对着我斜对面的一个戴眼镜、穿着单衣的老者讲述着自己国庆的收获。车继续往前开,铁轨很安静躺在平原上。

列车,藏住了很多故事,车上人的、行人的、做生意人的。在我认知里,匆匆忙忙的人总得静下来,听一听口述的故事,短小的历史,就像潘超的口述方式可以温暖社会里每一个人的耳朵。

车站外的雾霾很深,天空暗了许多。(摘选:刘骏文博客,文章原名《车站》)

作者:刘骏文,一个追求心灵直观感受,热衷在晚间写作的90后青年作家。除了日常写作以后,他还兼有编剧、新媒体主编、文学公益人等身份,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4年,他的“暖心体”文字吸引百万人气;2015年,他的随笔作品《如果,在临川遇见你》一日引发万人阅读热,与《倾世皇妃》作者慕容湮儿等被誉为江西90后文学四架马车。代表文艺作品集《你要相信世界没有腐朽》。

图:90后青年作家刘骏文与潘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