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锋 浙大科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工学学士、法学学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硕士、高级经济师,特聘教授。曾任浙江大学教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副区长,现任浙江大学企业成长中心副主任,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席团主席。从业经验近20年,擅长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上市公司的并购、企业运营管理提升及整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公司战略等研究,尤其是在投资银行领域包括股权投资、证券投资等拥有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陈晓锋16岁考上浙江大学机械系液压专业,成为路甬祥的弟子之一。4年后毕业留校,25岁成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系领导之一,随后出任浙大校团委负责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他作为重点培养干部,选派到宁波北仑区挂职副区长……这样的履历在同龄人中堪称精彩,但陈晓锋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些“光环”,头脑冷静。他顶着来自家里来自亲朋好友的种种压力和不理解,从体制内走出,先是国企,后来干脆自己创业,做实业、房地产、外贸,现在做投资。
作为典型的体制内出来的创业者,陈晓锋认为当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想法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有点不一样,“那时候的年轻人想家国的事情比较多,政治、经济、宏观形势,其实比较少谈论自己的个人想法、赚钱、生活什么的,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相对比较单纯。只是想着能不能做更多的事情,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
2012年浙大科发起步的时候,正是当时国内投资行业最惨的时候,“创业板的窗口当时关闭了,什么时候开也不知道,总体经济形势也很差。很多人都不看好投资行业,但我那时候觉得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让陈晓锋萌生这种想法的,这是年轻时候形成的擅长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一种比照和判断,“实际上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他们的产业发展轨迹很值得我们参考,都是从传统行业开始,制造业、传统能源行业、房地产……迅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有一个萧条期,产业调整,后来就奔着新经济、科技型产业、环保产业去,而在这个转换期,投资行业一定是个潜力巨大的行业。”
关于创业
从整体来看,创业成功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不知道,陈晓锋做过中国黄页的董事长,对,没错,马云的那个中国黄页。前段时间央视播过马云创业初期的一个纪录片,有马云当年很多珍贵的镜头,以及跑部委办局的时候“屡屡碰壁”的场景,延伸出来的就是为广大创业者所广泛传播的豪言壮语:“总有一天,你们都会知道我在做什么。”陈晓锋说,创业是很艰难的,当年的创业环境远没有今天来得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那几年也曾经掀起过互联网的浪潮,尽管当时的政府也十分重视,但社会的认可度及老百姓的接受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那时候从事互联网的大多数人都倒下了,那时候从事互联网业务的许多公司都不见了踪影。只有意志坚定、不怕挫折、思想敏锐、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才能获得成功。”
陈晓锋自己有着非常丰富的创业经历和体会,这一点也为他做投资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创业过的人和没有创业过的人,反映在看项目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只有自己真正做过,你才会真正了解一个企业的日常运作、运营、难点以及团队的重要性。”因为创业成功者的传奇和故事,在现在的新媒体上广泛传播,似乎也渐渐形成了一种错觉——他们能成,我也能成。“显而易见,创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不然大家都出来创业了,那么多政府机构、公益组织等等事情,谁来做呢?大家看得到的都是成功者的成功,看不到的是失败者的沮丧和落魄。”在陈晓锋看来,创业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要想成功,得天时地利人和,“构成创业成功的要素非常复杂,而且不可捉摸。有的时候你明明就是方向对了,团队也不差,但就是没做成,这也很正常。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这是非常正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创造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但是每一个创业者心里要非常清楚,创业成功目前总体来看还是属于小概率事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也要允许失败。”
具备了什么条件的创业项目更有可能成功?“首先,当然你的项目要符合当下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你要想到一个很好的点,切入到当下的经济热点中去,可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接下来,就是你如何把你的故事付之于行动,把这个理念和想法给做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团队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当下的互联网产业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可能你从任意一个不错的切入口进去都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关键还在于你怎么整合资源把这个想法给实现了。大多数创业者可能都能想到一个不错的点子,但能把这个点子变成现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关于投资
我们很多产业都排在世界前列,只有投资行业还是小学生
浙大科发2012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依托浙江大学人才、科技优势,“相中”的很多项目都发展迅速,有的成功上市,有的前景广阔。陈晓锋总结浙大科发看项目的标准是八个字:“国际潮流、中国特色”。“传统行业我们基本不投,一定是关注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既要符合国际产业发展方向,比如互联网、高科技、环保等等。同时还要兼顾中国特色,说得通俗点,你得‘接地气’,要适合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走势、政策环境,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市场规律。”这是浙大科发的投资逻辑。同时,在后续跟进上,浙大科发也有自己的特色,“我们会安排自己的行业经理、专家以及自己的财务和法律人员全程跟进项目。”注意,包括财务和法律,浙大科发都是自己的人,“我们不请中介机构来做,就是要确保项目发展的健康和规范,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在帮扶项目发展方面,浙大科发充分利用浙大在人才科研上的优势,“北京有个项目,环保方面的,申请了863计划,但是在完成研发的最后阶段遇上了困难,如果请不到专家只能暂停。跟我们联系之后,我们找到了浙大能源系的教授,这个领域国内最牛的专家,并且只用了一天时间就为企业对接上了这个专家,很快双方就有了实质性的合作。最后863项目也如期完成,这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优势。”
包括阿里巴巴在内众多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发现几家公司的投资者都是诸如软银、红杉、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不见任何中国投资机构的身影。“目前我们国内做得最好的创投机构,也不过是管理大概300亿人民币左右规模的基金,和这些国际大佬比起来,差距大的不是一点半点。”关于这个问题,陈晓锋自己也做过很多思考,“想想也挺奇怪,目前我们国家在很多产业,传统产业不用说了,几乎每个行业不管是产量还是产值都排在世界前列,煤炭、化工、制造业、汽车……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一个行业最弱——投资,基本是小学生级别的。所以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像facebook、微软、亚马逊这些超级科技企业会出现在美国。因为所谓的创业创新,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必须有一个全社会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可以把各种资源从其他行业、产业配置到新兴的产业中去,这才足以能够支撑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一个创业创新的发达国家里,一定有一些规模很大、很知名的创投机构做支撑。目前,中国的创投行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我相信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鼓励大众创业的同时,一定会更进一步促进国内投资业的发展,投资业的发展一定会增强创业创新的输血功能,保证创业创新的持续动力。”
因为当下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投资行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很多人说我们的投资行业在这两年突然就是进入一个春天了,在我看来可能不是进入春天了,而是快进入盛夏季节,有点过热了。”陈晓锋认为目前行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投资偏好和策略上,“包括很多的GP和LP都存在一个问题是,喜欢压宝儿式的投资,看中一个项目,几乎可以把整个基金的钱都砸到上面去。对外宣传的时候,很多机构都会说,你看看我投了两个项目,都很厉害,回报率多少。殊不知,风光的后面还隐藏着一些投资失败的项目案例。所以,在我看来,一个真正有实力且对投资者负责的投资机构,不只关注一两个很牛很成功的项目,更应该关注基金整体的回报率。你所有基金的回报率是多少?这个才是能看出一个投资机构整体实力的标准。说到底,投资机构要为投资人负责,要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和专业精神来做这个事业。”
国内投资业的良性发展,也有赖于投资文化的逐渐形成。“阿里巴巴上市,我们都在说软银怎么怎么有眼光,殊不知人家投资了10多年。10多年,国内有多少投资者(LP)能有这样的耐性?我们发一些基金,回报期5年,很多投资者都嫌时间太长。而这对于投资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创投机构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投资回报周期。国内的GP(创投机构)实际上也是非常难做的,要投好的项目,同时回报周期又不能太长。国内的投资文化也同样需要一个培育期,一个健康、成熟的投资市场,一定有很多非常有耐性有眼光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