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琛获最小内书鼻烟壶世界纪录


来源:

0 浏览 评论

12月25日,世界纪录协会香港认证官吴华江先生宣布,衡水市李如琛女士创作的《古诗二首》最小内书鼻烟壶创世界纪录成功。

《古诗二首》内书鼻烟壶创作于2015年,材质为天然水晶,壶体高10毫米,宽5毫米,厚3毫米。其内书写两首古诗,此件作品的完成把内书这种高难度,高技巧的艺术发挥到了极限,得到了同行业及大师的高度认可及称赞。同时申请世界纪录的成功标志着李如琛内书又上了一个新高度。

内画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枝奇葩,在国内外享有“鬼斧神工”、“中国一绝”之美誉。内画创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它与外书画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是操作次序截然相反,内壁反书画,外壁才正顺;其次是细小的壶口限制书画的操作,内壁绘画难以看到笔的位置。因此内画不但要有良好的外画基础,还需经过特殊训练才能完成好的作品。因为创作不易,艺术的美才呈现得更加绚烂多姿。

中国书法是运用毛笔为工具的一种籍线条表现汉字的艺术。书法是重章法的,一幅字的摆布、行气,常与笔法、墨法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构成一种气势。要知道,在豆大的瓶口悬腕,举笔就不容易。同时,还由于受特殊材质制约,在仅毫厘之大的壶内书写,内画书法之难可想而知。李如琛不仅能够做到笔画不苟,清晰可见,还能够在布局、行气方面独树一帜,每每能独出心裁,破除常规,卓然自成一家。她“挥写”起来,一气呵成,气韵生动。

自幼酷爱书法的李如琛,从小在多次参加全国书法比赛中开阔了眼界,也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衡水学院美术系学成,决定从事内画艺术时,李如琛决定把书法艺术在冀派内画领域进一步发扬广大。书画同源,对一个中国画家来说,不懂书法意味着艺术前途是有限的。幸运的时,王习三大师作为冀派内画创始人,在内书创作上自有一格,这让李如琛在学习内书时,避免了弯路。王习三大师在书法技艺上笔耕不辍,积淀了很深的造诣,也深深影响了李如琛。王习三大师的内画鼻烟壶书法以行书、隶书为主。观他内画中的行书,清秀刚劲,用笔饱满圆润且有时侧峰疾健,风格清丽潇洒。他内画中的隶书略带行草笔意,故圆润遒劲、神采飞扬,其结体破隶书横扁之势而呈稍长,中宫紧密而有古朴典雅的金石味道。高超的书法技艺,不仅提高了王习三内画艺术的品位,更成为冀派内画独具神韵的标志。经过王习三大师精心指点,李如琛进一步坚定了信心,她开始从自己擅长的楷书入手,开始了自己的内书艺术之旅。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李如琛对欧阳询所创建的“欧体”,最是情有独钟。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欧体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欧体精丽,力健而画挺,势险而峻拔,学者宜威而不猛,峻而不削,险而不窘,舒而不板,学欧者若结字神情呆板,线条倔硬失润,就难以入欧书之门了,民间有“九成宫,十不成功”之说,就是指学欧之难,在于难得其神。而李如琛最喜欢的就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为能成功把九成宫这一楷书名篇在内画中得以艺术再现,李如琛在临摹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有半点马虎,她努力在日常的书法练习中努力体悟楷书的精微与奥妙。她从最基础的摹写开始,努力学其法度,心追手摹,不避寒暑,日日临池,坚持不懈,从中领悟欧体楷书笔法结构的真谛。

经过刻苦联系,李如琛将中国欧体字的间架结构惟妙惟肖的书于壶中,结构整齐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用笔看似横平竖直,然略有倾斜,起、收笔干净利落,撇、捺圆润饱满。

李如琛小传

1982年生,祖籍河北武邑,现为国际鼻烟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衡水市工艺美术大师,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亲传弟子。

李如琛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她对花鸟,人物,山水等均有涉猎,对书法更是情有独钟,读书求学期间,就曾多次参加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并获奖,这为她后来从事内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内画创作中,她的内画书法,用笔法度森严,笔力沉实又锐利,硬朗不失腴润,刚健秀美,体现出了非凡的功力,有着鬼斧神工的境地。代表作有《兰亭序》,《九成宫》,《道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其内画作品先后被选编入《中国内画图典》,《中国工艺美术师精品集》,《冀派内画图典》和《内画艺术》刊物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