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促进产业创新驱动 以创新提升本土品牌实力


来源:

0 浏览 评论

——合肥市工商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合肥市CIO协会副会长、定远商会会长、安徽品冠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 潘保春

安徽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风采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创业浪潮是时势造就,那么今天的‘双创’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家去思考”,这是安徽品冠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的感言。谈及潘保春,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他是远近闻名的“太阳能少帅”,中国制造业的“愤青”,合肥市优秀青年企业家、优秀民营企业家,他敢于向日货叫板、为“中国制造”正名,而现在,他将用智慧与行动再一次为“国造”呐喊,逆势上扬。

潘总,那一股温婉和韵俨然成了他“和商”的代名词,他的家国思想、时事观点,乃至于立足本行业的数据分析,每一处都让听者脑洞大开、倾心往之。

肩负使命 争做有思想的新一代企业家

由家电贸易转而从事家电制造的潘保春家国情怀浓郁,并将“创新驱动、产业报国”作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宗旨,对此潘总表示:作为新一代企业家必须肩负起产业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思考中图发展。

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潘保春似乎天生便具备这种思考力。从国企干将到鏖战商海的生意人、从厨具贸易到太阳能产业领军人物,每一次跨越都是一场博弈,每一个抉择都饱含智慧。

1995年初涉家电贸易这一行业的他,第一桩生意便是卖灶具,但当时的城镇灶具市场几近饱和,潘保春便在仔细考察市场后创造性的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路子,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性发展。随后,出任合肥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潘保春更是将荣事达太阳能的销售额推向了超同行三倍增长的新高度,成为太阳能行业内的一匹黑马……取得种种傲人业绩的他并未因此懈怠,而是从全局出发、创新发展,将产品做到极致。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潘保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新常态下,企业应该重新定位,将企业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去找准位置、重新出发”。在与潘总的交谈中,他的家国意识、全局思想让人敬佩,他认为做企业,尤其是私营性质的企业,不能仅仅是来获利的,正所谓“没有国哪有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亦是如此,要充分发挥好企业“社会细胞”的作用。

为此潘总分享了一次他与大学生交流的经历。一次会议的间隙,几名大学生颇有微词地抱怨目前工资待遇问题,一旁的潘保春打趣地说:“前几年的路是现在的路吗?前几年的环境和现在比又怎样?我们在享受这些的同时可曾想到这也是福利的一种,是税收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处,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企业同样也是如此,我们要充分理解税收的应当性,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作为有思想、有觉悟的企业领导者应该与政府有一种默契,同呼吸、共发展。

在企业经营理念方面,潘总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结局”,只有大势好,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要将自己的企业定位成社会性企业,在思考中肩负起新一代企业家“名利双收”的使命。

倾注智慧 书写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故事

市场经济下企业优胜劣汰是经济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荣事达集团为例,从1954年建立至今,虽然也经历了很多风雨,但是始终能保持直面困难的正能量,所以企业至今仍然红红火火。至于中国制造能否赶上工业4.0时代升级为“中国创造”,潘保春给予了充分肯定,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为此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大批像荣事达这样具有高度爱国心的民族品牌正在崛起。

在潘保春看来,品牌经济是第一经济,而本土老字号品牌则是经济之根,是生命力所在。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品牌小国”。由于长期以来民族品牌处于弱势地位,外企在中国凭借“洋品牌”轻松赚走产业链上85%的利润。据估算,我国因品牌问题,每年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上万亿美元。我国如要成为制造强国必然要形成以产品力为依托的“中国制造”国家品牌和写着汉字的中国产品品牌。而作为安徽省老字号品牌的荣事达必将以保护老字号品牌为己任,引领安徽本土企业逆势上扬。

老字号品牌既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文化底蕴的一个沉淀。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一种难以预估的经济生产力。潘保春表示:“我省不缺乏品牌,更不缺乏一些有历史、有积沉、有故事的老字号品牌,如扬子、美菱、荣事达、黄山、万燕、芳草等。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我省很多老字号品牌已经被雪藏、弃用或一般性授权使用。长此以往,政府没有出台专门保护老字号品牌的政策,加之品牌权属不清、责任不明,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每况愈下”。

面对这一现状,潘保春提出建设安徽智慧家居产业基地的构想,让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进一步凸显本土品牌、不断增强我省品牌经济实力。

“落叶归根”,品牌建设既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强省固本之策。为此潘保春建议政府对我省老字号品牌进行梳理,出台相应保护制度,通过合资、受让或授权使用等方式为缺乏品牌的安徽本土民营制造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书写我们自己的品牌故事。

付诸行动 用产品为“中国制造”正名

“制造业是国之基石、是除军事和货币外的第三种武器,发展制造业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潘总分析到。2015年4月,荣事达电子集团获得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200强,5月,有“中国版工业4.0”之称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明确提出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中国需要一批致力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企业,一批将中国制造业带上轨道的企业家。

新春伊始,中国游客东渡扶桑购买智能洁身器(即马桶盖)成了新闻,与此同时,潘保春叫板日货在合肥也成了热门的话题。现在,余热未消,潘保春再一次用行动为“中国制造”呐喊,用产品托起“国造”品牌。

伴随今年两会“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提出,企业创新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而在潘保春看来,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他认为目前的国企改革应该与“双创”相结合,要将企业平台化经营,充分联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将产品做到极致、将人员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形成一个以创客为主导的市场。

2015年是民营企业的分水岭,眼光长远、具有长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历经十年,潘保春已经从创业的实践者晋升成了创业的驱动者,他开放的思想、严谨的态度让荣事达品牌长盛不衰,他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魄力使得创新力涌动。“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创新,而是为了生存必须创新”潘保春谦虚地说。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为中国制造业指出了方向。安徽省虽然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但因为很多企业的总部基地并不在安徽从而导致长期以来创新力度不够大、创新速度不够快,致使我省家电产品近年来竞争力滞留不前。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家用电器、照明系统、安防系统、自动控制、网络等系统为依托,以物联网技术为纽带的被大家誉为“下一场巨头的游戏”的智能家居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目前,合肥市新站和双凤经济开发区聚集了一批以显示器、智能马桶盖、净水机、空气净化处理等为代表的知名民营家居企业,产业要素集中、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配套资源齐全。潘保春建议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重点考虑在合肥设立省级智能家居产业聚集基地,打造包含智能家电、新型建材、新能源、健康、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先进技术系统集成的核心产业,从而带动现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也由此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智慧家居的生态美景:音乐、灯光、迷人的香气交相呼应、彼此协调,感知您的任何需求;而以荣事达为主导的皖产马桶盖更是未来家居不可或缺的“万能侠”,它能感应到使用的个体,并对他(她)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同时作为智慧生态圈的超级卫生间也进行了节能化设计、减震化处理,让整个空间既安全又合理。如此智慧满满的家居生活便是潘保春基于城镇化建设和人们生活轨迹的刚需所作出的驱动性创新,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研发当中。

用潘保春自己话说,这将是本土品牌狙击外来品牌的一把好枪,是智慧家居市场的一艘航空母舰,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其中每个零件做到极致,为“中国制造”这面大旗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