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钟声敲响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令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的新年贺词:只要坚持,梦想总可实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稳定而快速发展依然是最大梦想。而在这一梦想的实现过程中,实体经济的支柱作用愈发显现。
19世纪末,张謇、康有为、梁启超 等为主要代表的爱国仁人志士便提出了“实业救国”的经济主张。时隔100多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也出现了更多新现象。然而,历史已经证明,时代在变,常理尚存,实业兴国仍然是颠扑不破的常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在互联网经济的洪流里,拨云见日,坚守实业,需要勇气和智慧。此前,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便发出了积极声音“实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对此,呼应者不少。的确,欧洲的工业革命是实业支持,日本崛起也是实业支持的,美国的迅猛发展同样依靠实业经济,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实业不光要大,还要从大到强,这样中国经济在全球才能立得住,这不仅是属于TCL、属于李东生的一个理想,更是属于全中国人的梦想。
然而,自从20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来,国内实体经济一度处于极为关键的结构调整与转型时期。放眼2016年,恰逢“十三五”开局之年,根据目前的经济数据及形式分析,明年经济增速会是一个放缓的过程,面对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的“经济新常态”中,对我国宏观经济是一种全新考验。而宏观整体经济能不能站稳,能不能平稳地驶入新常态的关键,取决于中国的实业能不能站稳,取决于中国实体经济是否实现创新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发展互联网+,发展所谓的轻资产型经济即消费和服务业,包括高科技、大健康、大消费等,这背后的驱动力恰恰源自中国实业能否做实、做强,然后站稳脚跟。而实体经济要想站稳脚跟,做大、做实、做强,不仅要靠互联网+等所谓的新经济,还要转变成所谓智慧型、精细化的发展策略。
在国际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全球经济也迎来工业4.0时代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既然是革命,在淘汰落后的、旧有、顽固的产能之后,对于一些积极拥抱新生力量的企业来说则是机遇。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就是产业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智慧型产业、智慧型制造,这点不管对白电还是黑电来讲,都是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严峻的挑战。
严冬往往是考验强者的最佳条件,拿TCL来举例,在一个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而且技术变化相对比较快的行业,能够在每次关键产业转折点的时候都能够非常灵活的掌握这种产业发展的格局和战略,这和李东生的战略眼光有关系。要在今天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更需要有除旧布新的魄力。若不是李东生有魄力自2010年始5年持续投入半导体领域660亿元,TCL又如何能成为为当前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液晶面板生产的彩电厂商和2014年液晶面板全球销量第五的业绩? 若不是李东生的冷静判断后看准未来大数据与云计算成为主流,与思科携手首期投资八千万美金重金合作进入该领域,又如何会让我们看到互联网+战略底气十足的自信呢?
2015年,TCL与腾 讯、未来电视达成平台、内容、牌照三方资源强势整合的战略级合作,力图打造一个互联网内容生态圈,近期又联手乐视,表明TCL要走的实业路线不是传统的制造业,而是制造业+智能化(互联网基因)+消费体验的新型实体经济,也就是所谓的“新实业”。这不仅让李东生和TCL成为中国实体战略升级与转型的先行者,再次对”挺起中国经济脊梁“进行了新的诠释,还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创新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思路。
当然,中国实体经济要真正做强、做大、做实,也要有明显的国际化的发展策略。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也恰逢国家“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的阶段,而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然责无旁贷要起到“带路”作用。利好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为经济主体、实业界布局全球化提供了温润的土壤,真正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品牌,正面临“走出去”的大好时机。在我们“走出去”过程中不能丢掉自己的实业基础,以及实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要把自己的产品定位、技术定位、品牌定位等等都要做好,做扎实,迅速适应当地市场的情况。这方面,我国的电子产品领域已经走在了前面,譬如TCL依托中国大市场的基础上,更是积极进行全球布局,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但着重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同时兼顾新兴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实体经济“走出去”起到了示范效应。当年轰动一时的汤姆逊、阿尔卡特两大并购,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上的一个里程,加速了TCL国际化的布局,历经10年的积淀与发展,2014年TCL实现了 LCD电视销量全球排名第4位;手机全球排名第6位;液晶面板全球排名第5位的成绩,可以说是中国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表现卓越的代表品牌,如今更是以TCL多媒体、TCL通讯和TCL家电“三军联动”在新兴市场攻城掠地。新的课题是,如何提升国际市场对我们中国品牌的价值认可,实现高溢价能力的品牌形象打造,走出品牌在世界的中国风。
经过34年的积淀发展,像TCL这样的企业算得上是“基业长青”了,这和领导人李东生坚持、专注、果敢的商业性格密不可分。这也是我与李东生董事长在企业家俱乐部沟通交流的时候对他的最大印象,2014年初,李东生就提出了“双+”战略,即“智能+互联网”,再加上“产品+服务”,2015年初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国际化,形成“双轮驱动”,这些提法都十分适用中国现在面临转型、转折的很多实业、很多行业。2015年,一向战略眼光独到的李东生重新梳理了TCL未来的定位“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再次表明了李东生和TCL”实业兴国“的坚守。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实业兴国是一条阳关大道,却并非坦途,对于积极谋求转型的中国实体经济而言,今后要走的路还会面临更多风云变幻。除了要有过硬的产品实力,还要在国内、国际市场注重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打好品牌战略仗,而TCL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包括品牌布局则比较清晰而惊喜,所以我们看到TCL通讯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掠地,捷报频传。这激发了更多的中国实业,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在工业4.0时代,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挺起脊梁,支撑起中国经济的新发展。
作者介绍:龚方雄博士, 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曾任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并为中国投资银行主席,负责领导JP摩根的中国投资銀行业务。多次在全球《机构投资者》及《亚洲货币》年度评选中排名第一。加盟摩根大通之前,曾担任美国银行的首席策略师以及全球货币及利率市场策略部联席主管。并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任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