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敬、祖籍、河北廊坊、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法、尤其对毛笔字情有独钟,早有所闻杨子敬先生所写的福字已经做成了产业,怀揣恭维与敬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福缘文化园,今天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杨子敬先生。
杨子敬先生与他的福字作品
与福结缘
记者:杨先生您是什么时候开始专注写福字的?怎么就对这个福字产生这么大的兴趣?
杨先生:记得大概是12岁那年,与父亲一块去北京的恭王府,当时恭王府的负责人在介绍一个写有福字的石碑是说,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记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寓意吗?
杨先生:有啊!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沉疴,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杨先生说自己的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擅长写这个福字,自己又受到了恭王府之行的启发,更奠定了自己与福字的缘分。说到这杨先生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件东西,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最终打开之后是一个福字,说是自己爷爷留下来的,是雕刻出来的字体,真是与恭王府石碑上的福字太像了。
杨子敬先生作品
福缘文化产业
记者:杨先生您是怎把一个字做成了一项文化产业的?
杨先生: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就应为一个福字能给我带来这么大的成功,在这里还要感谢我的夫人张晓莉女士,他懂经营、懂管理、看得到商机。
记者:杨先生您能不能给我说的具体一点?
杨先生:这个还是让我夫人给您说吧、谈这个她比我更专业。
杨子敬先生与张晓莉女士
记者:张女士您好!那就请您具体谈谈、你们是怎么把一个字做成一项产业的?
张晓莉女士:其实也没什么、都是顺其自然的事、从来也没有刻意去做。我一直以来都是做些生意方面的事、前几年我经营的一个市场被拆了,也没有其他方面的事做,而且我老公在书法方面的名气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就合作了。
记者:您就没有再考虑过其他方面的生意吗?两口子怎么就联起手了?
张晓莉女士:也曾考虑过、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两口和一心黄土变成金。
记者:张女士你们现在的福缘文化产业园做的咋样啊?
张晓莉女士:还行吧!我们除了有书法交流场地(可以十人同时挥毫泼墨)位于综合楼三层100多平方;还有可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餐厅;20间客房;
记者:您都是怎么经营的?都承揽什么样的客人?
张晓莉女士:杨子敬的福字出了名之后、经常会有人找他写福字、有作为礼物送人的、有发福利的等等吧;也经常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到我们这来开会,度假等;散客什么都有;有书法爱好者来交流的;结婚的年轻人在这举办婚礼的;这里的环境很好。香山北麓半山腰,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四合院大门
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四合院
坐落于半山腰的综合楼
因书法而得名的很多,做成产业的而屈指可数。杨子敬、张晓莉夫妇真是因福得福,希望你们的福缘文化产业园越做越好、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