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邛崃市平乐古镇向市民进行的“古镇是否恢复‘平落’之名”问卷调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巴蜀文化学著名专家、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特别提出,平乐的名字变为“平落”,不是更名,而是恢复命名,是为古镇正名。“平落”镇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古名就是“平落”。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透露,“平落”镇名相传得名于初唐大诗人、大琴家陈子昂游访此地后触景生情创作了《平沙落雁》古琴曲。
一首古琴曲承载着多少文化,能够穿越千年影响至今?一位德国学者曾在《寂静的音响,来自中国》一文指出,“没有任何乐器能在体现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与古琴相比。”作为川派古琴发源地,成都是中国古琴艺术三大重镇之一,古琴氛围浓厚。琴艺源远流长,琴家辈出;斫琴技艺独辟蹊径,享誉八荒。川派古琴大师张孔山的《流水》随“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回荡于太空。昨日,中国琴会会员、四川省川派古琴学会秘书长、新《锦江琴刊》主编、蜀派古琴第七代传人宋文庭专程向记者讲述了川派古琴前世今生。
川派古琴史 可以追溯到伏羲
宋文庭四川省川派古琴学会是成都古琴雅集的重要根据地,周末这里更是琴家云集。昨日,他婉拒了琴家们的聚会邀请,专程与记者摆起了川派古琴龙门阵。他一边翻阅着自己的古琴著作《巴蜀琴艺考略》,一边为记者将川派古琴历史娓娓道来。他说,川派古琴艺术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古琴流派。川派古琴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伏羲,《礼记》《琴操》《孝经》《尔雅》等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伏羲斫琴、好琴的故事是关于川派古琴最早的传说。
“川派古琴艺术到了汉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他指着身边的汉代抚琴俑,向记者详细介绍道,成都、新都、大邑、广汉、乐山等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抚琴俑或琴乐图及遍布蜀地各地的摩崖造像、岩画中的乐舞或琴乐图是汉代蜀派古琴繁荣发展的最好证明。记者看到这些琴俑人物形象生动,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操琴运指自如,听到琴韵绕梁而出。一些抚琴听琴俑更是一副心领神会、如痴如醉的神态。“我收藏的几尊汉琴俑形象极为传神。有的弹琴手法和现代琴技一模一样,真是神奇。目前出土的汉代琴俑都是随葬品,琴在当时就和官员、士人有很深的关系,弹琴成为汉代巴蜀文人的某种身份标志。”宋文庭感叹道,这些文物充分反映了汉代蜀派古琴音乐文化兴盛的历史现实,说明古琴在当时大多流行于统治阶级士大夫之中,在当时是被崇尚敬奉的雅器。
他告诉记者,清咸丰、同治年间,随着曹稚云、钱绶詹、冯彤云、张孔山等琴家从江浙入川,使四川琴艺得到很大推动,川派古琴再次掀起了一个高峰。他说,1850年左右《百瓶斋琴谱》问世,1876年《天闻阁琴谱》问世,以“七十二滚拂”《流水》为代表的一批川派古琴曲广为传播。外来琴家和川派琴家经过融合,逐渐形成以张孔山、唐彝铭、叶介福、魏莫愚等为代表的琴人群体,影响全国古琴界。
古琴《凤求凰》演绎经典爱情
两汉、三国时四川出了不少琴家,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等名人在琴学上也有相当的造诣。昨日,宋文庭为记者讲述起了司马相如的古琴故事。在汉代,司马相如为汉赋定型化的奠基人,代表汉大赋的最高成就,他也是很有影响的琴人。史载西汉司马相如在临邛(今四川邛崃)富豪卓王孙府上,以优美的琴声获取了卓文君的芳心。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做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宋文庭告诉记者,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玉如玉赋》相赠。此赋辞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扬雄《琴清英》讲述琴坊逸事
“古时,好文雅的文人与古琴有着紧密的联系。”宋文庭介绍说,蜀中文学四大家之一的扬雄也是蜀地琴艺名人。宋代诗人吴中复在《游琴台墨池》一诗中有“寻春景物乍晴暄,连月余寒花未繁。夫子琴台余古寺,扬雄墨沼但空园”的描写,证明扬雄抚琴台在一称作“墨池”的池边,虽然扬雄当年弄墨洗笔之池,现今已是空园一片,但扬雄琴台还存在,并有一古寺倚立。从这里可以证明扬雄常在此台抚琴及从事琴艺活动。宋文庭说,扬雄五十七八岁时,在《琴清英》一书中,讲述了他得琴并命名为“清英”及其他一些琴坊逸事。如孙息为晋王鼓琴的故事,以倡导人们研习和欣赏古琴音乐并传授琴艺。可见扬雄也是一位坚定的古琴音乐的提倡者、宣传者,蜀中的琴学大家。
扬雄的琴学论著《琴清英》,备述琴人轶事。他还著有《法言》十三卷,论述儒家思想,同时讲论琴乐,主张以礼乐修身治国,提倡“中正则雅,多哇则郑”,要求“君子为正则听”等,他的这些琴乐思想,对后世古琴美学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宋文庭,号星也。中国琴会会员、四川省川派古琴学会秘书长、新《锦江琴刊》主编、蜀派古琴第七代传人。少时起随蜀派著名古琴家曾成伟、俞伯孙习琴,十余年操缦不辍。多次受邀参加北京、杭州、成都国际古琴交流会,并参与国内外多次古琴演出,被誉为蜀派古琴文人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风稳健质朴,和静清远,集蜀派古琴两大家之长,且有霸派遗风。他热衷琴学研究和古琴教学探索,乃于琴有独到认识。虽然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但宋文庭以深厚的学养,常年积累的古琴技艺,成为四川琴界普遍认可的青年琴人,也是传统古琴的代表性琴人。宋文庭在长期研习古琴过程中,曾担任《中国古琴报》记者、曾成伟先生助手、喻绍泽纪念馆管理员等职。为了推动古琴发展,主持创办绵阳涪城琴社、并兼任成都摩诘琴社名誉社长。其甚至凭借自己十年弹琴研究古琴的经历,亦斫制古琴,其音温和圆润,手感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