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浪潮汹涌澎湃,互联网金融范畴内的P2P平台无疑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是大众舆论的焦点。从国内诞生第一家P2P平台开始,就有不少争论围绕P2P产生。国内的P2P平台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既有发生“恶性跑路”的问题平台,也有比较优秀的类似小马金融的良心平台,可谓鱼龙混杂,让广大投资者莫衷一是。那么,究其根本,P2P平台的经营业务核心究竟应该是什么?
P2P最本质的概念其实是由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博士提出的,即通过开展无抵押的小额信贷业务和一系列金融创新机制,实现穷人和富人均可享受到资金流动益处的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即是最初的P2P金融的雏形。放到中国的实际环境下,这种业务即是小微信贷,这种信贷需求具有 “短、小、频、急”的特点,其小额、短期、分散的特征更类似于零售贷款,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更高。
而国内的P2P业务除了小微信贷之外,还产生了许多“大资金”衍生版本,如集资进行企业大额资金拆借,融资租赁等,以求快速扩充自身规模,这无疑是对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创新尝试,但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这些针对“大额资金”的尝试其实是有悖市场规律的。因为大额资金本应是银行或者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P2P应定位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如果涉及金额过大,项目运营过程中蕴含的风险也会超过了一些P2P平台自身能够承担的范围,形成一种收益与风险的“倒挂”。
但是值得欣喜的是,国内的P2P平台经历过这几年的风风雨雨,越来越领悟到P2P的核心精髓,盲目涉及大额标的的平台已经开始逐渐变少。国内的政策大环境也日趋改善,由原来的“放任自流”形式转变为“严格监管”,并在2015年末出台了相应的监管细则,明确规定P2P平台应控制标的金额,切实遵循“小额”、“分散”的特点。所以可以清晰的预见到,未来P2P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追本溯源,回归小微信贷。
但这并不能简单认为该方向是P2P领域的停滞甚至倒退,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过种种尝试的P2P领域,无疑是经历了一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演进过程。P2P领域回归小微信贷其实应该被认为是转向更加积极肯定的信号,整个行业进程也应该被理解为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当然,一些优秀的平台从诞生伊始,就一直遵循着P2P的核心理念,如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起成立的P2P平台——小马金融,立足小微农贷,业务员扎根基层,与需要资金的地方小企业主、农民深度接触,采用IPC风控技术,严格筛选优质资金端,确保了7%~9%的高额收益的同时,也加速了资金在社会中的流动,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并且为彻底打消投资者的顾虑,小马金融与天安财险携手推出“信用履约保证险”,打造了保险公司担保的模式,树立起行业标杆。
如果将金融市场比作宽广的大海,那么P2P领域可以看做一艘在翻涌的海涛中劈波斩浪的帆船,虽然期间曾行驶过一些弯路,但是终究能够确定自己的航向,迎着互联网时代的曙光,朝着新时代的彼岸再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