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一生都是传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达芬奇也不例外。你一定听闻他在天文学、物理学、光学、气象学、医学、数学建筑学等等领域全能跨界的出色成就,但你肯定不知道,其实世界上藏有另一幅《蒙娜丽莎》,而且这幅画作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收藏作品。2016,即将揭幕的【达芬奇《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在中国首次拨开面纱,于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与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嘉宾首次预告了这次展览中有关迷宫探秘的重磅爆料,为大家享受这顿文化盛宴提前列出必备tips。之所以采用这种“艺术+科学”的模式展览,正是为了向这位跨界艺术巨匠致敬。
瑞士蒙娜丽莎基金会秘书长Joel Feldman表示:“我们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这座城市正作为一座世界艺术中心声名鹊起。我们很高兴能够为上海的广大观众提供亲眼目睹这一杰作的机会。领略《早期蒙娜丽莎》将是一段极其难忘的经历。”不仅如此,本次展览的举办地THE HOUSE新里更是上海新天地着力打造的最新项目,作为一个以“创意体验”为核心主题的商场,必将为此次展览营造出一个出色且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
本次展览由上海魔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新天地联合主办,上海艺术博览会协办,并由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特别支持。该展览于2016年4月28日在上海新天地新里开幕,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启动了格瓦拉线上售票。
探秘双重迷宫,解开最美微笑的奥秘
本次展览,主办方为所有观众准备了两个神秘空间,首先,观众们会进入一个迂回的迷宫,借助每人手中的谷歌PAD等高科技手段,任性穿梭入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去达芬奇的工作室探索一番,并且步步揭开有关“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密码”。而在迷宫的尽头,还有另一个迷之空间,千呼万唤,正是那副《早期蒙娜丽莎》在静静等待着,见证不朽传奇的揭晓。
展览还特别为小画迷特设了“童趣之旅”的环节,让他们和世界著名侦探米丽·布莱希及她的徒弟皮特·珀茨在现场亲自解开画中奥秘。
解密和谐几何:你不知道的创作法则
达芬奇是唯一在创作中运用“和谐几何学”的画家。这种原理起初源自阿基米德,而达芬奇则在后来的创作中学习并大量运用和谐几何学。这些作品包括著名的《天使报喜》、《抱银鼠的女人》、《蒙娜丽莎》、以及我们即将面对的《早期蒙娜丽莎》。这几乎成为达芬奇所有肖像画的创造法则。你会惊喜的发现“和谐几何学”的应用的确可以让作品熠熠生辉,成为杰作。
“
初识
沿着迷宫走下来,接着你就要发现这跨世纪而来的迷人微笑为何这样的摄人心魄了。
戈德布拉特博士是圣母大学美术馆馆长,也是备受尊崇的艺术专家,他发现蒙娜丽莎的的微笑如此引人入胜,秘密就在于“双环理论”。在《圣母子与圣安妮》、《早期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画作中,他都能发现这样的高超技艺。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果你随着达芬奇的画笔,按照圆形的弧线让嘴唇微微上扬,而弧线末端只要顺势画下去,就会随着圆弧的完成,连上眼睛或双眼的外角。同时,针对头的轮廓,则按另一圆形的弧线所画,外圆直径正好比上述内圆大1倍。这会让赏画人不由自主的将视线集中在嘴唇,而这,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摄人心魄的原因之一。
发布会当天,主办方就会特别推出【我要蒙娜丽莎的微笑】APP。根据提示,你可以轻松“拗出”一个标准的“蒙式”微笑,并用这样的互动参与,向达芬奇以及为此作出卓越贡献的诸多专家学者致敬。
精准法证分析:重返十多岁
在迷宫里,你还可以了解很多科学地验证两幅作品间的内在关联的方法。瑞士蒙娜丽莎基金会邀请到美国最受敬重的法医艺术家之一乔•姆林斯给予帮助。请求姆林斯教授运用他在颅骨重建学方面的深厚学识及相关研究经验,让卢浮宫《蒙娜丽莎》进行时光倒流,恢复到其11至12年前的样子。姆林斯教授很快将画作转化成数码图像,并找出了拥有类似蒙娜丽莎五官的模特儿进行还原。
接着,蒙娜丽莎基金会将《早期蒙娜丽莎》发给了姆林斯。进行详细的法证分析后,教授得出了两个结论,他认为,“两位蒙娜丽莎的年龄差距是11至12岁”且“这两幅画像画的就是同一个人。”至此,这份“重返十多岁”的时光倒流体验,成为现实。
最美迷人微笑
接下来,你就越来越接近事实真相。
500年前,蒙娜丽莎的莞尔一笑,让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时代的传奇画家,为世界定格下一抹无比优雅的微笑,成就了《蒙娜丽莎》这一横跨世纪的永恒经典。作为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画作,《蒙娜丽莎》一直以其神秘莫测的微笑闻名于世。
当世界的艺术爱好者还在扼腕,无法亲往卢浮宫一睹《蒙娜丽莎》的时候,2012年,一副神秘的画作《早期蒙娜丽莎》横空亮相在世人面前展出,此前的30多年,各领域众多顶尖国际专家学者,对该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世间存在两幅《蒙娜丽莎》”的言论,终究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原来,这幅蒙尘的杰作《早期蒙娜丽莎》与卢浮宫里珍藏的《蒙娜丽莎》一样,所画的也是蒙娜丽莎的画像。根据记载,蒙娜丽莎生于1479年6月15日。达芬奇受其丈夫弗朗西斯科委托之后,于1503年开始创作。那时的她只有24岁,正如我们从《早期蒙娜丽莎》画作看到的那样,丽莎夫人妩媚迷人。而《蒙娜丽莎》,则是达芬奇11-12年之后再次受委托后开始的创作。所以卢浮宫的那幅《蒙娜丽莎》也看起来年长。
另外,加州大学教授约翰·阿苏莫斯的研究已经为此画作提供了科学的铁证:卢浮宫《蒙娜丽莎》和《早期蒙娜丽莎》是由同一只手所作。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专刊上,而根据所有已知的历史文献,阿苏莫斯说的这一只手只属于达芬奇。
这样的科学揭秘,在展览中一步一迷、趣味横生,让科学与艺术跨界融合,散发出神秘的吸引力。那就赶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科学艺术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