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在深圳腾讯家门口手撕X信,的确是业内第一营销高手。手撕的时间点和地点都很准确,卡在企业微信发布前期。过了几天,企业微信正式发布,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至今,没看到X信和企业微信对钉钉这件事的表态。当然,也没啥可说的,不就是市场行为吗?除了营销,咱们就不能说点别的?
微信已成消费类巨无霸,地位无人可撼;钉钉仰仗投资和市场推广,已到成长期;企业微信还是小婴儿,野心不小,亮点不足。传统市场还有用友旗下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用友超客,飞速成长。三国鼎立的时代到了。
2B市场如此热闹,完美的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这里都是干货。
原则一 定位精准
如果连定位都不清楚的企业就不要做这个市场了。现在市场上的概念混淆,什么协同、沟通、OA、流程、办公、任务、社交软件概念满天飞。这里还没有加上CRM、营销管理软件、外勤等具有业务性质的功能。如果没有对自身产品精准定位,再有钱也没用啊。
如今感觉,企业微信主打企业市场,看官网的意思是要通吃大、中、小型企业。钉钉主打小型企业。用友超客主打中大型企业。看定位,企业微信输了一招。为啥?没有精准定位的产品不是好移动端,不分场景的产品就是耍流氓。
原则二 快速获得用户
业内有个不好的习惯是,做出产品之后,第一件事不是找用户试用寻找BUG,而是忽悠投资拿到热钱。有了热钱怎么办,去买用户,劈天盖地做广告覆盖楼宇大巴地铁和写字楼,舍本逐末。
处处可见Low的手段。这些地推人员在地铁口、商场、写字楼拼了命“骚扰”用户,扫二维码送水果、充电宝、电源线、耳机,这有毛用?来的都是虚假用户。
据说获取单个用户的成本高达6元,还不算激活用户。如此算算,要保持100万活跃用户需要花多少钱,不要忘记计算流失率、广告费用、行销成本、市场活动的开销。
在这个原则下,企业微信搬回一分。基于个人微信就能直接使用企业微信。在这方面,用友超客的企业空间也有优势,有原有用友体系200万企业客户,天然用户群,导入也很方便。
第二原则强调寻找切入口要小,快速导入用户。典型的手段是邮箱、手机,天然关联通信录等。
原则三 增加用户黏性
导入大量用户群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做,就是要增加用户黏性,增加活跃度。一般的手段是,分阶段奖励,如采用在线时长奖励通话时长,价格优惠,或者是有一些特殊应用激励。
如果不考虑具体场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仍旧适用,如高频、细分领域、垂直行业、碎片化使用、小订单等。但,考虑到2B行业的特殊性,怎么要让企业满意,则是普遍难题。
核心在于怎么解决用户需求。现在普遍看,基本功能大同小异,免费通话、文档留存(网盘功能)、交流沟通、IM、客服,基于流程的业务(OA、审批、请假)等都相似,拼的是如何解决用户痛点。
增加黏性还有一个手段是“杀手级应用”,比如微信的红包、打飞机游戏等。一下获得大量用户。钉钉一开始做的“DING一下”、回执、澡堂模式等等也是力图用这种特色应用吸引用户。用友超客的企业空间微邮、分时会议、资料留存等功能也具有鲜明特色。
所以,要看企业微信的杀手锏是什么,能否给市场带来兴奋点?还值得考证。从增加黏性来说,这几家并没有特别之处,企业微信弱势明显。
原则四 解决业务痛点
就算靠各种手段解决黏性问题,增加补贴,请来美女客服,时时关怀,解决BUG等等。但是,如果解决不了用户的痛点,这才是真正“耍流氓”。
毕竟,B端的平台不像是C端,只要“勾引用户的吃喝玩乐”欲望即可。
B端最重要的是,公司有组织架构,有业务需求有逻辑。大公司和小公司的OA能一样吗?就算打卡、报销、请假这种流程能一样吗?也许现在鼓吹大公司拆小,以“蜂巢”的方式或者“阿米巴”方式进行业务管理,但现实生活中,部门的交流和管理、协同和办公,有强烈的行业、规模属性。
同理,制造业、产品流通行业、互联网(电商、游戏等)、媒体行业、政府行业的业务一样吗?你让一个大型制造厂和游戏公司的OA流程一致,千人一面,可能吗?
这一点上,企业微信暂时看没有亮点,企业空间胜出。钉钉处于中间,优势并不明显。
原则五 平台化策略
如果解决了企业的痛点之后,日后该如何发展?
平台化思路都能看得到。这并不是说,一上来就要平台化,把基础功能、增值功能和行业专属的功能全部做完,而是说,厂商精准做自己的优势能力,把其他开放给合作伙伴。
比如企业微信懂制造业吗?它只懂如何沟通。钉钉懂企业业务?它只懂卖产品。
在开放平台的趋势下,厂商要明白哪些属于基本功能,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行业的专有业务,该开放给合作伙伴的,不要试图一揽子包圆,这不可能。
所以,企业空间立志在“社交化业务平台”,主要做社交化协同和CRM,其他通信、理财、HR、ERP交给第三方,思路清晰。钉钉把任务这件事交给第三方,有平台入口。企业微信的思路也是如此。
原则六 体验为王
企业微信很傲娇,非要让企业在网页版后台注册,登记工商营业执照,审核后通过,需要等5天时间。否则一般用户登陆,进去发现不了组织,就是一个空白页面。这种体验简直自找死路。
体验是个大话题,从产品功能到页面布局甚至到UI设计,还有后台的响应速度、产品的架构,数据丢包率等。
关于体验这一点,三家都需要努力。现在看企业微信“不足畏”,体验太差,太骄傲。而钉钉越来越复杂,走向“重模式”运营,功能庞大,它的群组模式更像是PC端的QQ,朝着臃肿化发展,这不是好事。企业空间的体验虽然不断在改进,但目前也没达到最好的状态。
总结看:定位精准、快速导入用户,用杀手级应用吸引用户爆发式增长,解决用户的业务问题,长期激活用户,并在全流程中重视用户体验,这才是正确的,完美的一款产品。
希望这三款产品相互竞争,有一款能率先胜出,让企业用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