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锦洲:汪峰不是在玩票,Fiil耳机会卖得很好


来源:

0 浏览 评论

导读:Fiil耳机CEO彭锦洲最近有两个不大不小的困扰:业内对Fiil的期望太高,外界对Fiil又知道的太少。

耳机是不是个好项目?

与汪峰面谈之前,彭锦洲对耳机并没有什么研究,花了几十万的音响设备放在家中也很少去听。但他知道,耳机会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在手机行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久以前,每一台手机都会有标配耳机,但后来厂商们都纷纷放弃了这种做法。直到今天,基本上每个手机厂商又成为了耳机厂商。这种现象在彭锦洲看来很好理解:

“有些配件和手机的属性天然相近,比如壳、套、膜这一套东西。而且手机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流量来源。即使没有自带,它们对手机厂商来说,一方面能够构成一定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消费者。”

当然,捆绑销售还是单独销售并不是关键,提价多少也不是关键,关键是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这是手机厂商做耳机的逻辑,也是Fiil能够成立的前提。

“现在很多人一跟我谈起,就说这不是一个好项目,耳机是非必需品。”并令人遗憾的是,“现阶段又确实如此。”

“你有没有想过现在买耳机的人有多少?中国有多少年轻人?现在中国市场高端耳机一年的出货量才多少?”彭锦洲问雷锋网(搜索“雷锋网”公众号关注)记者,随即他自答道:“就几十个亿。按高档耳机均价一千来算,也就是几百万的规模。”

不过这并不妨碍彭锦洲依然认为“耳机是一个风口”。因为,“整个消费升级,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些人愿意花几百块钱、上千块钱买耳机,这个人群比以前多多了。所以这肯定算一个风口,只是还没到爆发的时候。”

图片来源:Fong Mong

从幕后到台前

在出任Fiil CEO之前,彭锦洲在华为工作了22年,离任时的职位是荣耀副总裁,做的一直是几千万台的买卖。所以当人们质疑Fiil以万为单位的出货量,以及2000万的融资额时,他有些无奈。

“很多人认为应该一上来就做到几十万、上百万的销量。但是你是这个行业,应该比较了解,事实上这有多大可能?”彭锦洲反问雷锋网记者。

其实早在Fiil耳机发布之初,便有耳机同行告诉雷锋网记者,如果Fiil这一代能卖出10000台,他们便会有非常不错的毛利。而截至到当下,彭锦洲交出的成绩单是:4万台。另,近2万台是在发布之后的两个月内卖掉的。

成绩显然不斐,但彭锦洲还在等一个引爆点。他确定这个点会来,但他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如何让它来得更快,打磨好产品似乎是当下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我自己觉得Fiil更像华为的做事方式。更多的是基础研发,在产品层面的投入也很大。Fiil团队现在差不多70个人,其中有50多个人就是做研发的。”不过彭锦洲当然知道,这种相似只是架构上的,不是体量上的。

“在华为,只要把战略定下来,我们就不用考虑资源的问题。”这对Fiil来说显然并不现实。因此,由于工作需要,汪峰频频出现在了科技圈现场,彭锦洲则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相同的内涵与规则

Beats似乎证明了一件事情:耳机卖得好不好似乎与音质无关。“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Beats有它做得特别成功的一面,比如传播。”彭锦洲表示。

“在Beats内部,他们认为耳机不是戴在这的(耳朵),而是挂在这的(脖子)。你可以理解为耳机变成了衣服或首饰,它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所谓的文化符号。这跟美国的流行文化和时代背景有关。”

图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中国与美国在这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不过在彭锦洲看来,这并不影响局面。因为这一切的内涵是相通的,文化符号的产生,就是每个人在自问自答自己是谁。而相对于Beats,Fiil唯一的劣势只是文化变革的际遇几乎为零。

因此,“工匠精神”在年轻人那里讨不讨巧已经无所谓,Fiil和其他厂商一样,愿不愿意都得走这条路。好在彭锦洲认为:“这些东西在人性里是一脉相承的,我本就没想做一个特别快的生意。再加上汪峰和投资人也是这个理念,所以Fiil做这个事还比较从容。”

当然,除了产品本身,左右销量的因素还有很多。渠道是之一,营销是之一,两者相辅相成。

据彭锦洲透露,到目前为止,Fiil耳机的销量依然以线上为主,占到了总销量的70%。但Fiil上半年的计划是覆盖300到500家线下店,争取让出货比例回归到一个正常水准。“Fiil虽然对渠道的覆盖还比较窄,但这个差距是可以用时间来弥补的。”

在彭锦洲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渠道商认为这个品牌有没有未来。“因为与你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投资。他不是简单地说要马上赚钱,也不是引进一个品牌后,毛利是15%,20%,还是30%?最重要的是它要判断这个品牌能不能长期走下去。”

至于具体的进展,彭锦洲表示,在了解了汪峰并不是玩票,并亲自试过产品之后,Fiil的渠道工作已经好做了很多。(来源:雷锋网 作者: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