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哪有不疼的?忍几天就过去了。”面对病人手术后的疼痛,大多数医生会如此安慰。然而,手术后的疼痛是患者必须要忍受的吗?日前,在福州中山医院举行的“疼痛关爱病房”观摩活动上,笔者就了解到了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福州中山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李文医师指出,术后疼痛不仅是病人的一种主观症状,更是一种病理损害。“疼痛会造成炎症反应,使病人的器官功能损坏,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器官功能恢复延迟。”因此,在该院微创外科中心的“疼痛关爱病房”里,医护人员帮助病人对付疼痛不再仅限于口头上的安慰。“我们通过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等方式,让病区里90%的患者获得无痛或者只有微痛的术后感受。”据悉,这种此前已在一些医院骨科推广的“疼痛关爱病房”近期也在福州中山医院推广开来。
九成患者术后忍受中重度疼痛
据了解,手术后疼痛广泛存在,李文介绍说:“据统计,86%的患者住院期间存在术后疼痛,其中90%为中重度疼痛。”更值得注意的是,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原来以为疼痛只是一个主观症状,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疼痛还是一个病理损害,它可以造成炎症反应,造成病人伤口愈合的延迟,恢复的延迟。”
除此以外,术后疼痛还可能使如今已经很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李文举例说,曾经在北京进修时,医院有一位医生为病人完成了一例难度非常高的手术,当时很多医院都不敢做,这位医生接手了这个病例,并顺利完成了手术,可最后却换来了病人的投诉。“原因是什么?就是病人术后觉得太痛了,医生没有把他疼痛这个问题解决好。”
福州中山医院微创外科中心李文医师
超前镇痛等方式将止痛药副作用降到最低
那么,如何才能把病人术后的疼痛降到最低?
据了解,传统的做法是按需止痛,就是病人痛了,医生才来处理。“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止痛药用下去了,能管一两个小时,可药效一过,疼痛又来了,又得用药,止痛药用多了,病人的消化道也受不了。”李文说。此外,传统术后镇痛泵的主要成分是麻醉性镇痛药,也就是阿片类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是引起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加上肝胆胰外科腹部手术由于损伤、机械刺激的影响,进一步抑制了患者的胃肠功能,导致术后出现腹胀、腹痛、肠麻痹等并发症。
李文告诉记者,目前“疼痛关爱病房”所采取的方式是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和个体化镇痛。所谓超前镇痛,就是根据术前评估,提早给患者使用止痛药。李文解释说,现在医生可选择的止痛药范围比以前大多了,而且副作用很小。
当然,病人对此也有疑虑:我都还没手术就给我吃止痛药,会不会把我吃傻呀?李文说,事实上,超前镇痛、按时止痛这种模式,反而可以减少整体的止痛药的使用剂量。“因为以往的按需止痛是一个半小时、几个小时就给病人打一次止痛针,药量反而更多。现在是按时给药,有规律地给药,总的药量反而少了。”
至于多模式镇痛的方法,优势在于可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组合。“例如加入选择性COX-2抑制剂,抑制术后大量产生的炎症因子、发挥双重镇痛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大大减少了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据悉,目前在“疼痛关爱病房”在全国多家医院,包括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已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