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不在西方,在中国


来源:

0 浏览 评论

农历新年刚过,北京某留学咨询中心就已经人满为患。记者了解到,9月份才是国外大中小学的开学季,一般来说,每年的6月以及12月才是咨询当年留学及次年留学的高峰期,那么为什么在2月份就掀起了咨询热潮呢?

“我打算让孩子出国读初中,早咨询早做准备,要不是担心他太小,一个人在国外不安全,小学我都想让他出去读了。”记者在该咨询中心的初中咨询处采访到了正在等待咨询的王先生。王先生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6岁,在英国读高中,小儿子9岁,正在北京的一所私立国际学校读小学。谈到为什么要让孩子出国读书,王先生有了一丝犹豫,“其实也没有太多明确的想法,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就是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国内就没有好的教育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先生摇了摇头,“这个我深有感触,我女儿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国内的公立小学上的,孩子真的太苦了,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老师管得也严,孩子哪次没考好,除了被批评就是惩罚,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整个人每天一点精气神儿都没有,所以,到了我儿子这,我直接选了一个纯粹复制外国学校的私立国际小学……”

纯粹复制国外教育形式的小学就真的适合您孩子吗?面对记者的再次疑问,王先生说自己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要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学好英语,将来能有出国的文化底子就行了。记者了解到,像王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该留学咨询中心工作了5年的张小姐说,“现在出国留学就是一种热潮,以前还有许多家长会问孩子出国会不会不适应,以及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但现在也许是因为信息传播的方式便捷了,也可能是家长们在国内找不到更适合孩子的教育形式了,关注点都在如何办理出国留学上,大家都想早点做准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精英阶层选择把孩子送出国去学习,这场教育大迁移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这么多人要舍近求远?不言而喻,他们对中国教育现状缺乏自信。

大国复兴,本质上是应该是文化的复兴,教育的复兴。一个没有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民族谈何复兴?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能不能做世界最好的教育?

近些年来,国人一味盲目学习西方,是否学到了西方的教育精髓尚且不论,但多数反倒把自己的文化基因给丢掉了,成了“香蕉人”,不东不西,不中不洋。

就像采访中王先生所说:只要不让孩子学得那么痛苦,学好英语,将来能有出国的文化底子就行了。小学阶段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初始阶段,让孩子出国读初中、高中,是否在小学阶段学好英语就行了呢?

当然不是。“当下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家长们给孩子选择出国读书的地方多数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这两者之间是有非常多差异的。孩子在大学、高中甚至是初中阶段想要出国读书,仅凭英语好是远远不足够的,英语只能保障孩子最基本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主要还是形式上的,到不了精神的层次。真正的学习和交流一定是在精神层次上有所收获和触动。所以孩子首先要以东方智慧打底,既具备中华文化的基因,又有包容世界的格局,贯通东西方智慧,有完善的思维意识系统,具备智者思维,并且能独立解决生存、生活、生命中遇到的问题,具备强大的生命能力,这时候才是把孩子送出国去,让他了解大千世界的最好时机。”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六力分部的执行校长曹辉博士向记者介绍。

的确,立足东方文化根基的教育,才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前提,更是找回教育自信的根本出路。最好的教育并不在西方,中国教育的出路也不在一味效仿。中国教育的明天,或者说中国教育的复兴,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处的教育体系。

差不多八十年前,国际联合会教育考察团曾对我国教育作过一次深入的探访。在报告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经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与新认识而达至,中国的教育也理当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民族性与创造性。

中国的概念,穿越五千年而来,历经朝代变迁,政权更迭,版图变化,但不管受到多少影响,中国还是中国,一个让世界愈发瞩目的中国。但是在世人探究的目光下,那个顶着“唯一延续的古代文明”光环的中华文明真的在延续吗?我们的孩子,生为这个文化的传承者——一个现代中国人,对于这样一个亲民爱人、胸怀天下的文明,这样一个塑造了我们、呵护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母体,可有多少认识?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触的机会,把握的可能呢?当民族文化的根性尚未扎稳的情况下,就已目迷五色地跌入西方文化的辐射圈内,失去了自我的特质与创造能力,岂不是有些可悲?

这么说来,中国的学校教育应该走“国学路线”吗?有些以国学为特色的学校,形式主义严重,以为让孩子们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背些许古诗词,就是在教国学了,严重与现代社会脱节,脱离孩子生活实际,让好端端的中华文化变得令人望而却步,甚至心生厌烦。这其实是在倒退,并不是前进。

“国学是大智慧,智慧是拿来用的,用不出来的,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知识,而不是智慧。教育的自信,首先要相信自己的东西‘有用’,然后,用出来‘能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六力分部执行校长曹辉博士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起了记者和一些教育学者的注意。

记者深入该校了解到,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六力分部(家长们亲昵地称之为“六力小学”)的教育特色之一正是“用”国学,而不是“学”国学,它将“儒释道医武”的传统文化精髓活泼、生动地融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孩子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而且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六力分部的定位不仅仅在传统文化上,他们的定位是“现代中式教育”,是让孩子一辈子都不会输给世界的教育。

“客观上来讲,西方的教育优势在于科学教育体系,东方的教育优势在于文化教育体系(这里的文化,是指相对于科学而言的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在不同文化的冲撞融合之中,六力分部就是要把西方的科学教育体系与东方的文化教育体系完美融合起来,让我们中国的孩子学习、传承并发展自己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同时融入国际大家庭,加强国际理解,拥有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可以解决世界性问题,也就是说‘既有中华文化的基因,又有放眼世界的格局’。不仅如此,六力分部的教育也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如果今天的教育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所需,那就是落后的教育,过时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也迟早会被社会淘汰。六力分部要做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以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为教育大背景,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知识、习惯、能力、思维和文化。”

的确,建立强大的中国教育,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像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一样,走回我们中国文化的最深处,在它的根部,汲取营养,找回自信。

最好的教育并不在西方,中国教育的出路也不在一味效仿。中国教育的明天,或者说中国教育的复兴,关键在于能否打造出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处,并且合于阴阳,法于数术,融贯中西的现代中式教育体系。如果可以,则当下精英阶层所掀起的举国上下的教育大逃亡,则必将被世界各地学子的万邦来朝所替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