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长链金融”这个概念有点抓人眼球。从名字来看,与供应链金融似乎是本家,不过供应链归供应链,成长链又是什么东西?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把控整体链条上的风险,成长链金融又怎么运作?
特点:过度阶段授信、终生服务
原来,成长链指的是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连接,成长链金融将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成长、就业、成熟、退休。而成长链金融,即是针对个体成长阶段的变化,提供定制化的不同金融服务。且具有终生性。
江苏省率先展开了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其完整的学科解释为,以自然人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终生性金融为服务理念,实行终生授信等全方位、全流程的金融服务行为的总称,具有终生性、整体性、不同阶段不同金融服务等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成长链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基于个人单一阶段的授信模式,“过度阶段授信”成为其主要特征,特别是成长期的过度授信。
理论依据是人生不同阶段对于生活消费特征、金融需求及风险偏好的差异性,因此金融机构所设计的金融服务与个人理财规划也应具有区别性。比如,25到40岁的人群对购房购车等大件消费刚需强烈,而40至55岁的中老年人群融资贷款需求大幅下降。
动态追踪进行风控
具体来说,成长链金融通过对生命中后期的预测、风险控制,来实现对前期的阶段过度授信。因而,成长链金融的风险,尤其是自然人在成长期过度授信及阶段性过度授信所产生的风险,其中内部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意外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竞争对手的威胁、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征信系统落后。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个人收入水平、消费特征、信用记录均在发生变化,因此成长链金融应该更侧重强调信用风险评价的动态性,利用大数据不断结合自然人的未来收入、财富水平等因素,持续跟踪分析个人客户的信用水平,提升个人金融业务风险评估的真实性。
风控模式与大数据现状存落差
然而,作为创新性产品,成长链金融的出现伴随着风险和争议。争议的集中点在于现有征信体系水平严重不符。因为从上述看,成长链金融以对未来的预测对个体提供融资服务,所以对大数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我国征信体系落后,大数据处于初始起步阶段,理论需求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
对此,网贷专栏作家“放肆的风”撰文作了分析:
1、风控水平太low:其一、成长链金融主张“阶段过度授信”,将前期的授信额度相应提高,但自然人死亡、失业、恶意逾期、经济环境等风险较高;其二、成长链金融起始于高校学子、青年群体,年龄以20-30为划分,而该群体金融需求高、收入水平低,流动性大,风控成本极高,导致风险收益不匹配。因此产品的本质,人群的属性以及风控的难度来看,互金行业整体的风控水平难以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高度。
2、大数据预测能力太浅:成长链金融业务需要对个人信用水平、收入状况、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测,所以大数据必然是其根本,然而悖论点就在这里出现了:
悖论点一、20-30群体,多为信用缺失,数据不完善群体,何来大数据?
悖论点二、大数据没有经历过多个经济周期的洗礼,根本不具备所谓的参考价值,因此现在很多所谓的大数据风控于未来来看很有价值,,如果没有所谓的消费场景切入进行反风控多数都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