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贫困户,如同一道考题。有的地方积极探索,有的地方进展不大。只有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搞清楚,才能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确保科学治贫、有效脱贫。因此须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同群众一起算账,让群众认账,才能做到扶真贫。(12月8日中国新闻网)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要让群众认账”,这是要求,又是标准,更是目标,强调的是不要数据扶贫,反映的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态度。“认账”才能“买账”,群众“买账”了,自然就对扶贫攻坚认可了,这样的扶贫才是真扶贫、扶真贫,实现全面小康才有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实中,一些部门习惯于行政主导、权力做主,形式主义现象明显;有的上马扶贫项目时,对市场行情不研究、不预判,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或者根本无法应对;扶贫资金使用照顾情绪、平摊均分,有的甚至硬性划定资金流向,“只能往东、不能往西”。若是不考虑各地千差万别的客观情况,不尊重市场规律,不顾及市场行情,结果只能是做表面文章。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因此,要以贫困群众为主体,才能带动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必须强化贫困群众的“点菜权”,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以扶贫项目产业化为例,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积极搭建社会合作网络,让农民自主行动、全程参与。让农民从被动受益者转变成为积极建设者,就能激发他们自力更生、积极求变的意识,把对乡土的浓厚感情变为无穷的智慧和奋斗的力量,靠自己的双脚走出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扶贫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扶贫出成效,群众自然笑开颜。要满足贫困群众的基本权益诉求,把群众需求作为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以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和检验扶贫工作的标尺,站在群众角度落实精准扶贫,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唯如此,才能让关注贫困、体恤贫困、摆脱贫困不成为一句空话。(文/陈毅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