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长中生发出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人本财富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从创立至今,十二年的时间,经历了许多考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个小规模公司,成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企业使命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并经过不断总结与提炼、丰富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和合文化”体系,融入到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研发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企业上下价值理念、使命愿景的共享。
12月18,“与人本财富有约”论坛时,中国跨界整合第一人、人本财富集团董事长张达琳在接受采访时,深入诠释了人本财富和合文化的培育,以及传承与创新。
记者: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人本财富十二年的拼搏与坚守,与坚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和合文化是分不开的,作为人本财富创始人,人本财富培育和合文化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张达琳: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人本财富的使命和愿景。人本财富的使命,早在创立初期,就很明确:“合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同时,提出了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整合家的愿景。为此,人本财富规划了两大路径:第一条,先从文化创意行业开始, 第二条,积极推进项目产业化。沿着这两条路径走下去,就能让我们每个人本财富人感到自豪,让人本财富受到社会尊重,让人本财富的发展与全社会共享,使人本财富成为人才汇集、涌流与创业激情迸发的地方。到达这样的高度,伟大公司的愿景就实现了。因此,我们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文化的共建、共享为支撑,来实现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共享,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明白了愿景使命同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我们再来探讨文化建设的意义。在我看来有这么三个方面:
一是吸引人才的需要。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本财富要成为伟大的公司,一定要靠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不是光靠高薪就能请到的。这其中,有文化的、地域的因素。所以,人本财富的文化是具有包容性,没有国界的。同时还需要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培养企业家的摇篮,人本财富要为社会培养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做文化,就是要让全国的人才都认识到,人本财富不是一个简单用体力、脑力来换取收入的企业组织,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实现梦想的大平台。
二是激发创新的需要。回顾人本财富的发展历史,创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创新奠定了人本财富发展的领先优势。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缺乏文化的支撑,最后会导致动力缺乏,停滞不前。从文化创意产业来看,关键是创新、创造的激情和动力。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文化发挥它的激励、导向作用,通过文化的建设,让员工能深刻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坚定地大胆创新,让人本财富一直站在行业的前沿。
三是提升管理的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的基本法,规范、引导员工自觉地向目标前进。比如,有些东西,规章制度是没有办法去描述的,但是通过文化可以说清楚。在这一框架下,大家都很明确,什么是支持的,什么是反对的;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摒弃的。当文化上升到行为准则,影响人、规范人,员工才能自觉自愿,更好地发挥创意。而基于不信任的、有着严密规章制度和监督的组织,在本质上是限制创新能力的。所以,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员工获得相对自由时,才会真正产生创造力。
记者:作为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人本财富和合文化已引起业界关注,成为行业的范本。这对于一个由小规模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着实不易。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正是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培育、建设,传承与创新,企业也得到超常的发展,直至行业领先。作为亲力者,您理解的人本财富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张达琳:和合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企业创立初期的无意识创造、自觉实践与总结提炼及发展与传播三个阶段。早在创立初期,人本财富就明确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经营方针。如果加以解读,可以这样来理解,资源共享,这是天道。与企业相关方通力协作,打造发展要素共享的平台,形成强有力的战略、技术支撑,为企业持久兴旺打基础。互惠互利,这是人道。企业的每个组成部分以及企业相关方,通过资源互换与优化配置,进而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这是正道。企业与全体员工共富、与政府共荣、与合作伙伴共赢、与全社会共享。长期共存,这是商道。与企业相关方和谐共生,共同开拓新资源,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付出努力。人本财富人在十几年的打拼、奋斗和成长中深深懂得: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法则。但人本财富人更加明白:合作共赢才是企业发展最终的追求。只有天道、人道、商道、正道四道并行,企业才有光明的前景。
人本财富经过提炼总结,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出了“和合”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统称。“和”包涵和谐、和平、祥和;“合”则有结合、融合、合作的意思。“和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和合”;二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即“社会和合”;三是指人身心的自我和谐,即“自我和合”。所以,和合文化是一个和谐合作、开放包容的文化。
记者:人本财富立志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伟大的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两个重要支撑,在推动和合文化落地上,人本财富积累了哪些经验?
张达琳:三流的企业靠价格,二流的企业靠质量,一流的企业靠文化,而伟大的企业必须依靠文化与管理才能赢得竞争和明天。和合文化,并不是游离于人本财富运营的各项活动之外,而是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渗透在企业发展、壮大、转型的全过程中。
和合文化体现在经营哲学上。独行快、众行远,合作才是发展的长远之道。人本财富有今天的规模,主要得益于实施企业重组与兼并合作的战略模式。比如,我们与子分公司、生产联合体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模式,实现由自身创新到合作输出文化、管理、工艺,甚至最核心方案的联合发展模式。
在行业的优先发展中,提升联合体的能力,充分保障联合体的利益。这样的模式,使得企业增长迅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和合文化体现在人才培育上。投资于技术,可活30年;投资于人,可做百年企业。伟大的组织,不是由聪明的人组合在一起的机械结合体,而是共享价值观和愿景,拥有共同文化的人们形成团队协作并产出成果的有机体。创新的核心是人,效率的核心是人,价值创造的核心也是人。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创造性,而不是去约束它、限制它,这是和合文化一大重要特征。比如,我们构建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企业家培养“三个模式”:通过提升岗位技能和增强业务能力,将普通员工逐级培养成企业家;通过与专家结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发展为企业家;通过与合作伙伴结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帮扶成企业家。这“三个模式”打通了从员工、合作伙伴、专家技术人员三个群体成长为企业家的职业发展通道,把企业打造成了平等、自由、开放的企业家摇篮。
和合文化体现在社会责任上。现代企业有四大责任:创造利润、满足顾客、发展社会、保护环境。
记者:企业文化的传承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人本财富和合文化将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
张达琳:人本财富和合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支撑了企业飞速发展。二是激发了创业创新激情。人本财富与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多位知名学者和多位专家形成了紧密的项目化合作关系。企业智库创新平台。三是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全体员工遵循、践行“忠诚、责任、成果、奉献”、“一对一责任”、“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等和合文化理念,在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同时,通过和合文化确立的制度体系,与专家学者、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奠定了行业领军优势。
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地完善丰富、重塑再造。下一步,人本财富集团要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思路,确定方法措施,更好地指导传承与创新;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有知名度的企业家;实施差异化的企业文化战略。探索一主多元型的文化管理模式,即在坚持共享和合文化,保持内部主体一致性的前提下,鼓励子分公司、联合体探索与当地地域文化高度兼容的理念、习惯和规范,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和合文化;着力突出创新文化、团队文化培育。今后怎样在和合文化的共建共享中,把各种优秀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产生更利于创新迸发、智慧涌流、相互协同的机制。
面向未来,人本财富集团要进一步丰富实践、重塑再造,把和合文化作为推动企业稳步成长的重要价值基础,在有效引导企业完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推进技术创新、集聚优秀人才、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探索“互联网+”时代的跨界商业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本财富整合赢
整合本身就是“和合”,整和与整合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利益关联者“如何做事”,其做事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长期共存”。实现与客户合作共赢,与员工和衷共济,与行业和谐发展,与政府和睦相处,与社会和合共生。二是企业内部成员“如何做事”,其做事的指导思想是“忠诚、责任、成果、奉献”。将上述两部分的核心,归结为“和”与“合”。将其解释为“和气、和谐”与“合作、融合”。
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把有差异的人、分散的资源、不同形势下的机会,甚至有冲突的模式,都能够合作起来,融合进去,和气相待,和谐共事。没有这种“和谐天下”的气魄和胸怀,不可能有加速度的倍增,不可能成就大业。在“如何做事”上,寻求合理的理念、规则和机制,所以能够加速度倍增。
“和合”理念中,“和”的关键是“和而不同”,而“合”的关键是“融合”,在差异基础上进行融合,求得“和谐天下”的效果。坚持“和合”理念,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允许差异,保持个性,但又融合一体,有共同的方向,并以自己的作为,求得“和谐天下”的效果。在这样的“和而不同”又“融为一体”的机制中,既有利于如何做事,又有利于做成什么事。既可以向整合型企业递进,又可以向整全式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