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十三香:经典中国香 地道十三香


来源:

0 浏览 评论

王守义十三香集团是配方香辛料调味品生产企业,公司以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王守义牌)为主导产品不断进行研究开发,现已形成30多个品种,100多种规格的产品系列,并牢牢地占领了市场。

说起王守义十三香,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中国人食谱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王守义牌)的产生得益于中华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中“医食同源”、“药膳同源”的历史沉积,发扬于驻马店这个古有“天中”之称的中原宝地。

王守义老人是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的创始人,家中客厅挂有“清真言”,是位虔诚的穆斯林。据老人讲述,十三香调味品源于古都开封兴隆堂,成熟于50年代,最终定型于80年代。

明朝时,王家祖上在开封府做官,后因那时官场混乱,自己又生性耿直,最终不免得罪于权贵,不得不离职而去。因其精医术、明药性,于是在开封府寺后街开了一家药铺,专营草药、香料,为药铺起名“兴隆堂”,以行医为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兴隆堂一代代的传了下来,并形成了多种独有的秘传药方和药膳配方。

王守义改良祖上传下来的药膳秘方调料,对这种调料进行了初步挖掘整理,他容纳中国传统调味之观念,结合中华烹调之精华,针对秘方调料的调味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各种中药材香料的特点和药性和食疗作用,把配料分出了主香、辅香、导香、定香几类香型,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适当调配,边试用边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成熟。当时,市场还不开放,这种调料也只是自己使用,逢年过节时送亲戚和街坊四邻一些,很受四邻的欢迎。

1959年时,因家中子女多、生活艰难加之市场也已开放,为维持家中生计,王守义就把这种调料拿出来在市集上公开销售。那时市场上销售的调料一般都没有外包装,只有广西生产有用纸袋包装的“五香粉”。为了与那时普遍使用的“五香粉”区别开来,考虑到这种调料是由多种中药材香料配制而成,又有解膻提鲜、去邪掩腥、香味浓郁的特点,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就取名叫做“十三香”(“十三”是多种的含意,并不是指十三种原料,实际有二十多种原材料组成以表示与五香粉不同)。

当时的“十三香”调味品只在通许县及附近的底个、四所楼、崔绞、太康县南关等几个集镇上出个小摊销售。那时的调料用纸包成小包,每包都盖上刻有“十三香”的四方印章和王守义自己的名章。盖了印章就有了字号,可以包退包换,信誉也就有了保证。而后,王守义老人随儿子王银良来到了驻马店并定居下来。1984年王守义父子申办了营业执照,在驻马店“二七广场”摆摊销售十三香。

王守义父子当时就看出了这个产品的前途,并且意识到若只用纸包包装,十三香的销售就走不出驻马店这个小圈子,很难销到外地去,也不可能创出什么牌子来,所以就开始想法设计包装和申请商标注册。在注册商标申请期间,十三香公司独创的、新颖的精品外包装盒也设计了出来,并特别选定了“十三香”三个字的字体和字形,放大后放在包装盒正面显著位置,作为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的主要标识。十三香产品以新的形象推向了市场。

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王守义牌)扎根驻马店的十几年中,随着十三香产品的销售在地域上的不断扩展,十三香公司得以全面了解、掌握到全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消费者的不同要求,并对对全国各地广大消费者口味的了了深入的把握和分析,经过不断的融合全国各民族、各区域饮食的各种风味、特色,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使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王守义牌)的配方完成了专业调味的最终定型。

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在继承传统调味文化的同时还对传统中药材香料炮制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药材香料炮制和加工过程中,原料的药性及口味的变化很难掌握。十三香公司开发出的大型配方香辛料调味品加工生产线,重新整合了传统工艺流程,规定各种原料在混合后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经过一段时期的储存,使各种原料的不同特性充分混合、串味完成物理化学变化,以达到十三香产品的独特要求。此生产线综合中药材、面粉、油料作物等机械加工的特点,将传统炮制加工方式与科学加工工艺相结合,使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王守义牌)产业逐步完成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在王守义十三香没有正式投放市场之前,全国消费者知道的配方香辛料调味品只有“五香粉”。日常的风味小吃也都叫做“五香瓜子”“五香花生”“五香牛肉”什么的,没有谁叫过“十三香某某”的食品名称。现在“十三香”一词运用的频率高了起来,与之相关的名称也多了起来,比如有赵本山的小品“十三香”,江苏盱眙的十三香龙虾,黑龙江菜酒醉十三香等地方特色菜名也陆续出现。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使“十三香”在市场上作为配方香辛料调味品的代称逐渐代替了“五香粉”“八大味”这些老产品,使这些产品在市场上逐渐消失了。并以十三香清真调味品(王守义牌)为龙头产品推动了调味品的发展,领导了配方香辛料调味品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