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P2P有毒论”,改名还是正名?


来源:

0 浏览 评论

19世纪中期,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发现石油的照明价值,并对其进行了商业开发。但当他把煤油灯推向美国的千家万户的时候,遭遇到一个强烈的尴尬,当时的民众在媒体的带动下,对煤油灯的安全性,充满了焦虑和担忧。而洛克菲勒的竞争对手们,则更是不惜代价地在媒体上把煤油灯造成的灾难,进行添油加醋推波助澜的炒作。一时之间,煤油灯的公众形象,与烧得焦黑的尸体和各种火灾废墟绑定在一起,令人们谈煤油灯色变。

这个场景,跟当下的P2P,有几分相似——当下中国社会和公众对“P2P”的感受,和当年美国社会和公众对煤油灯的感受,是极其相似的。一个个真真假假的“P2P”平台,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新闻和认知,一桩桩善善恶恶的案例,一堆堆令人浮想联翩的说词,把“P2P”这个原本中性的概念,变得负面和怪异,就如同当初与各种骇人听闻惨剧绑定的石油新闻一样。跑路,坏账,奢靡,假平台,自融等等坏标签,跟狗皮膏药一样,死死地帖在“P2P”的背上。

但事实上,P2P曾经有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解释——P2P金融,又叫P2P信贷,是互联网金融(ITFIN)的一种。意思是:个人对个人。

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款。这是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优步化(UBER)在金融行业的体现,它是将尤努斯式的具有普惠情怀的金融活动,与互联网文化紧密结合的新生事物。它的发展方向,是向着更高效和更公平的方向迈进。它将是互联网金融引领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如同我们所知晓的石油最终在工业时代所代表的趋势和方向一样。这并不因为曾经有人因为使用不当而烧了房子,或因为安全知识不足而受伤,就将石油彻底禁绝和消灭那样。这就如同曾经有各种投机者甚至不法分子和经验不足者造就的各种假平台,软平台和坏平台来污名P2P那样,它们严格说起来,不是P2P平台,P2P之于他们,只是一个招摇撞骗的破旗,但它们对P2P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P2P平台经营者此时最应该做的,不是避之犹恐不及,而是勇敢地为其正名。

但当下的市场,具有这样担当的企业和经营者,却不多。一些平台也因了公众认为“P2P有毒”的误解,急于撕下P2P标签,冠以“互联网理财平台”名号。业内一家家P2P特征明显的平台,一个个或明或暗地在实施着“去P2P”节奏,这种行为无疑是短视而薄情的。他们没有勇气喊出一句:“问题P2P,并不代表P2P本身!真正的好P2P,不是这样子的!”他们选择的,是逃避和撇清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货因为质量和品质很差,而让许多日本企业纷纷要去“日本货”化,以防沾染上晦气。但就在日本货污名化最严重的时候,索尼公司却喊出了“为日本货正名”的口号。他们以一个企业之力,发起了一场看似不可能成功的行动,并以一副杀风车的气势,去立志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企业。他们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企业,后面的故事,就不用再说了。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起年前刚参加过的易贷网投资者见面会,在与投资者代表对话的过程中,易贷网CEO李宁数次反复理直气壮地重申:“我们就是P2P,我们希望用自己艰辛的付出,为P2P正名。易贷网不仅没有悄悄抹去P2P的字样,还勇于担当,举起了这面被泼了无数脏水的大旗:我们要做最干净的P2P!”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第一个不惮于承认自己是做P2P平台的负责人,而且有为P2P正名的情怀。

足见,情怀不仅仅可以用来卖手机,也可以用来建设P2P。希望P2P行业内,能多站起一些能为P2P正名,为行业发出正能量的企业。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达到11805.65亿,同比增长258.62%;历史累计成交额16312.15亿元。国家对P2P行业正名并明确其身份的管理措施也已出台,P2P行业将迎来一个艰难但不失希望的局面,很难想象,那时候,P2P不叫P2P,而叫个别的什么鬼,那该是一件多么怪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