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进:申龙电梯的成长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开放,以“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两种体制改革模式为范本,沿海地区大量民营企业率先崛起。这段时期,外资制造业看准内地市场,开始进入中国。这两股改革的洪流加速着国内市场的整合与转化,也相应地催化着了“民族品牌”的启蒙与发展。
1992年,苏州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名为吴江自动扶梯厂,是名副其实的乡镇企业。第一台“申龙电梯”是在简易的厂房里生产出来的,安装在苏州市吴江东方商厦。公司起初几年只有几台到几十台的生产能力,加之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当时中国电梯市场一片蓝海,产品供不应求。很多国外电梯品牌看重这里几乎空白的市场,纷纷反则进入中国,很快国外电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品牌效应在中国市场迅速扩散。此时,申龙电梯也意识到了“技术”与“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进入WTO之后,大量国外资本纷纷采取并购方式进入中国,形成了中国现如今数以万计的外资与合资企业。企业凭借发挥“低价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一时间名闻全球。此时正值“民族品牌”国际化时期,企业与品牌很快参与到了国际化的竞争中来。
1998年,申龙电梯迎来了集体企业转制,成为了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在日益增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公司开始了第一次“改革”:董事长袁华山提取“温、苏”模式的优点,考虑到发展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将“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奉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法则,依此对企业进行长期规划,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2012年,127米高的申龙电梯试验塔正式建成,并在之后安装了申龙自主研发的8米/秒的超高速电梯和提升高度48米的大高度扶梯,这两项技术在当时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竞争力不断攀升,产品成功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逐渐打开了马来西亚、莫斯科、保加利亚、墨西哥、哥伦比亚、泰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这期间,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来中国抢占市场,很多本土电梯品牌遭受了严重冲击。一时间大量的民族品牌或被收购或选择无奈合资,大量的外国品牌盛行并稳稳地占据了中国电梯市场的半壁江山。
寒冬将至-申龙的思考与策略
历史的洪流将中国制造推向一个顶峰后便开始迅速急转直下,“中国制造”大范围占领国际市场的时代正在一去不返。事实上,中国的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接连传来工厂破产倒闭的消息。2015年初,江苏两家规模一度逾万人的代工企业相继宣告停产。有分析人士认为,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将面临“冬天”。
《中国制造2025》,让大家纷纷重新意识到“制造立国、制造兴国”这一千古不变的铁律将重返历史舞台。这是一次意义深刻的觉醒,而这一觉醒所表达的含义又有多少呢?
第一层觉醒:我们需要创造
中国制造作为“世界第一工厂”的路已然走不通了,我们必须意识到要创新,努力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
第二层觉醒:我们需要改革
现实是很多企业都在高举着“创造”大旗,然而越是大型企业越是不肯花钱、花精力投入科研。不是不想创新,而是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和高压的生存状态之下缺乏创新的原动力。不得不说,中国的企业是需要创新,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并不是急于创新,而是“改革”,剔除企业中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桎梏,创新模式、创新发展思路为企业不断注意鲜活的动力。
第三层觉醒:我们要维护品牌
古人云“君子立于世,其言必立于行,其为也必受于言”,企业亦是如此。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签订的无形契约,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每一件产品的性能、品质,每一次用户的满意度都在成就品牌或将其摧毁。所以,企业维护自己的品牌就像维护其品格、尊严、道德一样,要用生命来爱惜。
申龙电梯在觉醒中成长
“创新”需要耐得住漫长的严冬
“创新”是一个不轻松的词汇,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短期内不一定见得有成效,就算最后排除万难获得成功,也许市场却早已更新换代。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明确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列入战略规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企业继掌握了8米/秒高速电梯以及提升高度为48米的大高度自动扶梯技术后,又掌握了制造提升高度小于25m的无中间支撑自动扶梯的能力,由此可见申龙始终践行着推进企业技术的研发创新。“创新”这条路是艰苦的,是孤独的,却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动力。苏州申龙电梯不仅需要更踏实地走下去,还要更加具有创造性地走下去,不断扩充科研经费,引进科研人才,鼓励技术人员大胆假设、大胆猜想、大胆失败,鼓励调动全国的能人志士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创新事业中来。
“改革”需要整合资源焕发新生
全球产业格局正在悄无声息地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谋划参与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否愿意,转型和改革避无可避。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明确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申龙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电梯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和维保等方面的计划提上日程。如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电梯维修保养服务中,实现远程协助、远程监控、故障提醒和电梯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未来,这种融合将进一步实现企业由传统制造向综合制造服务转型。
“品牌”需要用爱和生命去坚守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签订的“无形契约”,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口头承诺,关乎企业的诚信与尊严。安良百货的事件始终警示着申龙,企业深知维护和坚守一个品牌背后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安装维保到日常养护需要做到面面俱到,缺一不可。
近几年,电梯事故频发,背后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根据相关分析,电梯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维保高达60%,绝大多数电梯故障完全可以经过认真的日常维护保养来避免,而现实是电梯维保人员十分缺乏,大多日常维护不能保证。
申龙一方面,通过完整的分公司、办事处、代理商体系服务全国用户网络化完善售后服务;另一方面加强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网站建设、ERP系统实施等。同时申龙也正在筹划建设一支庞大的维保团队,力求日益完善电梯安全维保服务,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将申龙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诚信、可靠的桥梁。
苏州申龙电梯同中国制造一起成长
民族制造业的未来就是中国制造的未来,民族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就代表着国家的竞争力。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依靠基础资源优势迅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大国之一,但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属于产业链的尾端,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创新和科研的能力。这样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模式不仅脆弱不堪,更加不可持续。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前进的,它推动科技的更替,市场的演进,政策的革新,中国制造的觉醒一定会促使更多民族制造企业的觉醒。正如历史上每一次抗战的胜利,只要中国人休戚与共,定能一展强国风采,到达中国制造的下一个顶峰。身为民族企业中的一员,苏州申龙电梯将不畏前行,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同中国制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