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失职被免职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洋县国土资源局一副局长在保留公职后,很少上班,每月正常领着5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和妻子开起了旅行社。(12月10日凤凰网)
洋县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王振川早前因“土地问题”被上级部门免职后仍保留公职,但很少上班,工资每月照常发放。同时,黄先生说,王振川还和妻子王某开起了旅行社,平时就在旅行社“上班”。知情人反映,“他是科级领导,免职后就被分配到县委组织部,待分配工作。”
在一些地方,当前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目地,无疑是给“带薪休假”式免职推波助澜。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回应,是向公众传达准确、公正、及时的信息,是对事件进行深刻系统的反思,对责任人纠错惩戒、依法处理。然而,现实中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的王牌,“带薪休假”式免职,却成为平复舆论情绪和应对舆论压力的有效手段。
毫无疑问,这种“带薪休假”式的免职,除了藐视了公众智商以外,不仅起不到反思错误、惩戒警示的作用,反而助长了权力挑战规则、制度的底气,亵渎了自身公信力。虽然应对公众舆论的技巧,但更强调以真诚、及时、开诚布公的姿态和积极行动的态度来取得公众的谅解和支持。
对违纪官员带薪休假式停职免职问责处分,不光忽悠了舆论和民意,更是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腐蚀伤害,而杜绝此种现象发生,还需组织部门透明问责官员处理结果,即使按规定复出,也需给媒体、人民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和公示。
对“带薪休假”式免职而言,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制度的建设完善,以客观公正、理性负责回应公众的情绪化质疑和批评。一方面对于违规失职的干部依法追责,严格处理,使处分规定真正能达到纠错警示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达不到免职条件、构不成免职处分、与相关领导关系不大的事件,也应理性对待客观回应,而不是单纯为迎合公众情绪,肆意滥用免职处分。毕竟,今天滥用了免职处分,明天就可能破坏部门公信。(文/崔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