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热中的冷思考
李其忠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近年来,上海本地的膏方消费量以每年10%左右的涨幅攀升,大热的膏方甚至成为冬令进补的代名词。面对民间日趋加温的进补热,中医学界喜忧参半。“养生,不能仅理解为练练身体、吃吃补药”“利益驱动让养生经越念越歪”……在中医名家看来,人们对养生的重视前所未有,误读也随之越来越深。因此,今年冬至当天,第三届“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主要议题就定为“冬令养生热中的冷思考”。养生从何时起和“吃补药”划为等号?这是利益驱动,还是集体焦虑心态作祟?中医名家疾呼此乃现代“养生怪病”。
养生不等于“练练身体、吃吃补药”,不要一讲到养生,只想到躯体上的养生,而更应重视心理上、精神上的调摄。
第一个冷思考,就从养生的基本概念说起。不少人认为养生无非是练练身体、吃吃补药。其实,养生的概念要深刻得多。
早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就说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就是说生活起居、行为举止都要有益健康,不能有害生命,这就叫养生。《吕氏春秋》用“不以害生”四个字解释养生,道出了养生的真谛。养生是一种健康理念,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年我们编写养生教材,如是解释养生: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身心护养活动,都可视为养生。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有效的养生一定要有理论指导,要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进行。没有理论指导的养生只能是盲目养生,而盲目的养生,有时甚至有害无益。第二点,不要一讲到养生,只想到物质上、躯体上的养生,事实上,心理上的调试,精神上的调养更为重要--也就是民间说的一句话:养生首先要养心,首先要养神。
房地产老板开膏方要求医生“至少想办法让我消费一两个平方”。膏方沦为炫富奢侈品的同时,也引发思考:越名贵的补品吃得越多,就越健康?
接着这个话题,说说对养生动静形神关系的冷思考。近几十年来,我亲历了中国南方尤其是沪浙一带的冬令膏方进补热潮,其中也折射出养生领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社会“通病”。具体来说,无外乎“重动轻静、重形轻神”。
如今要讨论养生的动静关系,很难深入。一讲到动静,大家都会喊一句口号--“生命在于运动”。有多少人在高呼这句口号时想到生命更在于宁静?肢体运动是练形的,情志宁静是养神的,如果要讲动静关系,应该是“动静结合、以静为主”。
如果你肢体在运动,心里也在躁动,我劝你还是不要动了!你一面打太极拳,一面想着基金、股票的涨落,想着你的职称、晋升,想着指标、业绩……形在动,神也在动,怎能对养生有好处?
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丰富多彩的养生功法,诸如气功导引、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所有养生功法在习练时都讲究调节呼吸、排除杂念,意念守一,最高境界就是进入入静状态,也就说,肢体固需动,心神却要静。
可惜,冬令进补期间,找医生的人都在询问滋补药物或食物,很少有人跟我们讨论如何养神。
有房地产老板开膏方时戏言:“至少想办法让我消费一两个平方。”也有老板直言“五位数以内的膏方我是绝对不吃的”。
膏方沦为炫富奢侈品的同时,也引发人们思考:是不是只要越名贵的补品吃得越多,就越健康、越长寿?回答一定是打问号的。因为你在养形的同时,还要注意调神。
魏晋文学家、思想家嵇康写过一篇《养生论》,举了很多例子阐明精神养生的重要性。他说有的人服用富汗的药依然出不了汗,但是一感到难为情马上就出汗了;你一顿饭不吃就感觉饥肠辘辘,但在极度悲哀时,几天不吃也没有饥饿感;平常夜晚不让你睡觉,你一定昏昏沉沉,但若心有忧愁,即便躺在床上,也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文中甚至说到,梳理鬓发,试图让头发蓬松起来,大量喝酒,试图让面色红润起来,但其效果甚微。然而若有人一旦发怒,会立刻眼睛充血,面色通红,头发竖起,甚至把帽子冲出去,“怒发冲冠”是也。这虽有夸张成分,但可窥见精神作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精神调摄当为养生之首务。
很多人在我们面前“叹苦经”,动也动了,补也补了,但身体还是不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调神。这是我的第二个冷思考。
有些体壮如牛的人,问遍全身什么都好,但口口声声说“我虚!”这种人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冷思考绕不开膏方。膏方热了很多年,我们需要一点冷思考,否则恐要“热昏头”。
首先,膏方有所宜也有所忌。临床情况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有五类人群似乎是比较适合服用膏方。一是先天不足,禀赋亏虚。凡涉及先天禀赋、基本体质,往往都是相对稳定甚至要影响终生的。禀赋有所不足、体质有所偏颇的人,通过后天调养,或可起到补虚纠偏的作用。
二是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长期低下,久而久之营养不足,气血丧失,身体亏虚需要调补。
三是劳累太过,身心疲惫。现代人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从这个角度看,冬令膏方的年轻化是可以解释的。
四是年迈之体,形神不支。这主要指老年人。年纪越大,生理性功能减退的现象越常见,年纪越大,老年性疾病越普遍,可适当用膏方来调补。另外,老年群体对中医药的信任是渗透到骨子里,所以老年人总是冬令膏方调补的主要人群。
五是病后体弱,正虚待复。原来这个人身体蛮好,一场大病、急病之后处于康复阶段,如果用膏方调补,显然是非常好的。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吃膏方。古文献记载:宜发散治疗的,如感染发热的人、宜攻下治疗的,如腹满便秘的人、宜通利治疗的,如湿浊内盛的人,宜涌吐治疗的,如食积痰嗽的人,均不宜服用膏方。验之于今天的临床,湿浊较重、虚不受补的人,病情波动、急剧变化的人,邪实为主、无须扶正的人,年轻体壮,不必调补的人,也都不适宜服用膏方。
膏方用到的药材价格确实高,不少老百姓感慨没想到膏方成奢侈品了。
最后说说膏方人文传承的冷思考。
有人认为,膏方是近一二十年才兴起的补养方式,也有不少人包括医务界人士忽略膏方人文传承,还有的人对膏方乱象视而不见,这让人着急。
膏方不是新创剂型,而是古今一脉相承。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顾名思义有52个病种,对应有52张处方,里面一半以上的处方后面都有“膏之”二字,意思就是将药物制成膏方。《黄帝内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中医者视之为经典,其中记载处方仅11张,其中有两张处方是膏方,分别是豕膏和马膏。
古代的膏方命名也是极具人文色彩。比如“金水膏”,因五脏的肺归属于五行的金,五脏的肾归属于五行的水,如此便知,金水膏就是肺肾同补的膏方。还有“两仪膏”,取《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意,处方由人参、地黄组成,寓有人与天地相应之意。现在的膏方少了这些风雅,很多医生的膏方处方更是了无人文色彩。
如今的膏方门诊火热,这景象也叫人喜忧参半。在门诊我常常看到子女搀扶长辈来开膏方,老人说:“先生你开得实惠一点,开得便宜一点。”子女则跟我耳语:“只要需要,放手开。”子女敬重长辈,长辈体谅小辈,这景象非常温馨。
普通百姓服用膏方,追求实在疗效,渴望价廉物美。其中不少人常年生活节俭,然至冬季,服用膏方,似乎必不可少。近年来,中药价格日涨,膏方成本上升,对他们而言,不失为一笔不小的开支。
“膏方热”中,医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留意细品沪上中医名家所处膏方,医文并茂,俨似作品。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证之虚实,法之补泻,药之动静,气之升降,均于脉案之中得以反映。与之相反,有些医生马虎了事,在事先刻印好的饮片名称上勾勾画画,须臾之间,膏方草就,不仅了无膏方人文气息,就连基本的辨证、辨体调补也未必能做到,病人对此多有讥议。
最后,这些年膏方细料价格暴涨,民众望而生畏,医生也是难以落笔。近日,我上电视台做了一回节目,那次的栏目主题叫“好膏还需名医开”,我充当了一次嘉宾。节目里,我就向有志开膏方的中医呼吁,大家要手下留情,因为现在膏方用到的药材价格确实高,不少老百姓跟我说,没想到膏方快成奢侈品了。
【问答李其忠、杨金坤】
问:市场上阿胶品种很多,鱼龙混杂,有什么辨别阿胶真伪的简单方法?
李其忠:我对阿胶真假的鉴别并不内行。说两点,供参考。第一,一定要认定正规商店和正规品牌,这是购置包括阿胶在内的名贵药材防劣防伪的第一道防线。第二,质量好的阿胶外观平滑,有光泽,碎片对光照时呈半透明,闻之感觉清香微甜。反之,外形不光滑,不平整,色暗无光,味臭难闻,多为劣质阿胶或伪品。阿胶按规定也有一定保质期,但事实上好的阿胶存放多年也不会变质,且能去燥存性,所以处方时不少医生习惯写“陈阿胶”。
问:十全大补膏是不是人人能吃?
李其忠:十全大补膏是俗称的“千人方”之一,它不同于一人一方、度身订做的膏方。十全大补膏由补气的四君子汤和养血的四物汤,再加黄芪、肉桂组成,可见其适合于面色不华,容易疲劳,头晕目眩等气血偏虚的人群。若气血充盈,身体强壮之人、则没必要服用。若气血虽有虚损,但眼下舌苔粘腻,胃口不佳,属中医所说的湿浊内盛之人,当然不宜服用。可见,十全大补膏并非人人适用。
问:听说杨教授从不开膏方,出于何种考虑?
杨金坤:可能与我从事的肿瘤专业有关,工作忙碌让我没时间从事养生方面的门诊。其次,有些人确实不适宜开膏方,比如,有疾病的状态就不适宜吃膏方。我从事的是消化道肿瘤,这类病人消化状态都不太好,也不适宜吃膏方。
当然,不是说不可以补。有些病人不适宜膏制,却可以补汤剂。要知道,调补不单单是膏制状态。我们中医补的话,最好的是补气,那就说到了人参。我们有好多老先生年纪很大,看门诊时精神却非常好,我打听下来他们以吃人参为主,但是得根据体质情况,用不同的人参。人参分红参、西洋参,还有高丽参等,韩国人现在把高丽参的市场做得很大,它是不错的滋补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中国做红参的很少了,这个市场主要被国外占领,红参也是一味很重要的补药,质量也比较容易控制。
另外,药酒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我岁数上去以后,根据我的体质情况,冬天时泡药酒。
李其忠:调补方式主要有六种。第一种就是单味药调补,如人参、虫草、鹿茸、黄芪等。人参里又分很多,红参温补,西洋参凉补,野山参大补。第二种是中成药调补。肝肾两亏适合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适合人参健脾丸等。第三是汤药调补,中医师开汤药,这是最正宗的调补方式,近年来,医院均有代煎代送服务,真空包装,便于存放和服用。第四种就是膏方,讲得比较多了。第五种是药酒。这也传统的调补方法,在民间十分盛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第六种是食疗调补。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安身之本,比资于食”“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谓是养生保健的千金要言。
问:有什么食疗建议给日益庞大的亚健康人群?
李其忠:亚健康是非常宽泛的概念,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大人群的概念。同样是亚健康,在中医看来还有不同体质可辨,甚至还有不同的证型可辨,如有的属于肝气郁结,有的属于心脾两虚,有的属于肾精不足,即便食疗食养,也要讲究辨体辨证。
简单说,有调补作用的食物分六类。一是补气温阳类,如韭菜、辣椒、大蒜、羊肉、鹿肉、海虾。二是滋阴降火类,大部分蔬果都是此类,比如菊花、苦瓜、菠菜、白萝卜、黄瓜、银耳、梨、西瓜等。三是健脾开胃类,如山药、薏米、大麦、山楂、扁豆、橘皮、鸡胗等,其中多为药食两用之品。四是润肠通便类,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苹果、麻油、杏子以及富含粗纤维的蔬菜等。五是润肤养颜类,比如牛奶、蜂蜜、樱桃、荔枝、猕猴桃、黑芝麻、鸡蛋、燕窝等。最后一类是理气解郁类,比如柑橘、玫瑰花、茉莉花、荞麦、茴香菜、刀豆等。我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里介绍过一个茶方,名为“三花解郁茶”,就是将茉莉花、玫瑰花、萼梅花泡茶代饮。该茶方尤适用情志抑郁、月经不调等的女性。
问:刚才说亚健康的人怎么调补,把这个补字改成养是否更合适?就是说不一定非要吃补药,而是要讲究调养,养生热下的“冷思考”就是把虚和实、补和泻、通和补搞清楚。
李其忠:没错,从养生保健角度看,说调养比调补更恰当。目标应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以平为期”,要让自己的身体阴阳平和,寒热平和,升降平和,出入平和,气血平和,也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平人”,“平人”意思就是健康人。
杨金坤:我的建议是三四十岁的人最好不要吃补药。从中医角度看,达到心态平和、适当运动,对亚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你平时的生活习惯不好,不要希冀寻找一种药物来解决问题。
问:我就是没时间运动,就是整天忙忙碌碌,能否求医生给我吃点好药?
杨金坤:我认为还是要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大健康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认为这就是非常好的养生建议。我们从事的是有关生命的事业,真不能在利益驱动下从事健康行业。生命健康最重要的是自我调养,要告诉大家,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李其忠:我们谈中医热的冷思考,但如今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将形形色色的所谓养生方法都称是中医说的。我仔细看看,大多是随意杜撰的,或肆意夸大,甚至有不良商家借此推销谋利,还请广大民众对此也要有一个“冷思考”。
养生是一种健康的习惯
杨金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我是一个临床医生,而且面对的是难治疾病——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养生或许跟我这个搞肿瘤的关系比较远,但这个题目“中医养生的冷思考”很有意思,引人深思。
综合世卫组织和《黄帝内经》对养生的看法,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生活习惯,最简单的养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我们身体不受伤害,延年益寿。
以前我总在想,我们医生总是给病人吃药,吃到后来怎么样?我是搞肿瘤的临床医生,面对许多晚期肿瘤患者,最后我们还是束手无策。我们感觉做医生很亏,没有成就感。
但如果从事肿瘤研究会发现,好多难治疾病的发生真的是和生活习惯有很明显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肿瘤病人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如今,媒体、药商、医院给大家提供了好多养生知识,其中也包括提供了一些药物,提供了膏方。这对人民的生活健康改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养生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世卫组织会定期提出一些影响健康的警示,尤其是一些食品警示,对市民非常有用。不需要花钱,又对人类健康影响大,这是对健康保障有很大好处的方法。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中医前辈对养生提出的想法。
《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医的经典,其中第一问就是关于对人生的健康思考。“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句话里提出一个信息,人生自然的生命可能就是百岁,现在最长寿的人瑞也是百岁左右,这本书是两千年以前的书,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本书提出,为什么当时的人只有50岁,动作已经开始衰老,是世道的改变,还是人的失误?岐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讲到生活习惯的问题,要效仿自然,知道养生之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才能达到自然的生存。
此书接下来讲到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伤害。“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两千年以前的情况与现在的生活习惯其实一脉相承,凡造成人体伤害的,不可取。
这本书据考证成书于公元前五百前,距今约两千五百年。好多都说它是一本中医养生书,书里的药方只有13张,讲得更多的是对人体生命的认识、调养的方式,特别是对我们精神状态的调养,落笔很多。
综合世卫组织和《黄帝内经》对养生的看法,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生活习惯,最简单的养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我们身体不受伤害,延年益寿。
不要外求,要内求,要从自身的角度达到健康,才是最终最主要的养生方式。这是一种认识和实践生命的方式,这也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特别之处。
《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我们好多医院现在有“治未病科”。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治未病科最重要的不是给病人吃药,肿瘤科治未病也不是让病灶不要转移,最重要的应该是告诉我们的人民,怎么不生病。
现在我们能看到《黄帝内经》,但可能还存在一本《黄帝外经》,这本书至今遍寻不到,但著述目录是有的。对比“外经”,我们想想为什么一本叫“内经”,这提示我们要从自身的内部去调节,达到养生。不要外求,要内求,要从自身的角度达到健康,才是最终最主要的养生方式。
还有很多方式,通过经络、气血、脏腑调节,包括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调节,但是要从我们自身的内部达到健康。它是一种认识和实践生命的方式,这也是中医有特点的地方,有别于西医的地方。
最近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樊代明写了一篇文章,谈科学与物质的。我们是人,是物质组成的,但生命单纯是物质吗?除物质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组成一个生命?思考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医学治病是以物质来治病,但是好多病治不了。人死亡以后,物质还是存在的,所以人不是单纯的物质。中医强调形与神俱,中医讲神,它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认为中医和现代西方医学很大区别就是这部分。
刚当医生时,胰腺癌很少见,胆囊癌也是看不到的,教科书里都没写到这个病。但现在它们越来越多见。这与我们的食物结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高蛋白饮食、高脂肪饮食、酒精摄入等。
根据《黄帝内经》第一问回答的几个问题,具体讲讲我们的养生方式。
【饮食有节】饮食对人体的生命影响非常大,尤其当我主攻消化道肿瘤时就会发现,很大部分肿瘤病人就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我们要注意的是,一个是要定时定量,不偏不失。我们希望病人是食不过饱,特别反对暴饮暴食。
这些年,我们肿瘤疾病发生谱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很大变化,以前很少见的肿瘤现在发生很多,这和现代物质极大丰富是有关系的——物质丰富以后,造成我们疾病谱的变化。
刚当医生时,胰腺癌很少见,胆囊癌也是看不到的,教科书里都没写到这个病。但现在它们越来越多见。这个就与我们暴饮暴食是有关的,和我们食物的结构有关,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酒精摄入等,这与这类肿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我们希望味贵冲和,忌过食滋腻厚味、烟熏烤炙的食物,这和消化道肿瘤有很大关系。心血管疾病也和这个有明显关系。烟熏食物与食管癌、胃癌都是有关系的。
另外不要偏食,有些人特别喜欢吃偏咸的食物,偏咸食物和胃癌有关系。以前我们认为胃癌是穷人的疾病,肠癌是富人的疾病。但现在中国的胃癌发生并没有减少。日本的胃癌发生率倒是明显降低了。他们统计发现,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牛奶摄入增多了,食物的保鲜情况改善了,胃癌的发生就减少了。而我们中国,食物保鲜的水平提高了,但现在胃癌还呈现越来越年轻的状态。这和现在大家的饮食结构有关,现在年轻人喜欢吃麻辣烫、烤鸡,这提高了年轻人罹患胃癌的风险,我们在临床看到十多岁的胃癌患者,这是很可怕的事。
如今,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刺激性食品特别多,会与我们疾病发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需要好好思考我们的饮食习惯。
【起居有常】现代社会工作节奏非常快,特别是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加班加点很正常,还被认为是良好作风的表现。可是,中青年医生猝死的,每年都有报道。年轻的社会精英过早死亡令人叹息,分析原因,和我们的生活作息习惯是有关系的。希望大家作息有时,活动有规律,劳逸适度。冬天睡眠要长些,要顺应天时。
【不妄作劳】适量运动,整天不做事也不行,对身体没好处。《千金要方》里有句话“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人体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都是一种锻炼,越不用的话,可能身体的状态、功能会退化。不妄作劳说的是不要过度,但还要强调适量活动。好多著名的老医学家身体力行,比如吴孟超90多岁高龄还在开刀,这说明人体的功能状态是可以通过运动或活动以后改善的。我们很多人退休以后,不活动了,身体反而也衰老了。所以,我们还是强调适量活动。《抱朴子》说,才所不逮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逮而强举之,伤也。近些年,马拉松跑道上猝死并不鲜见,这是过度活动的反面案例。
【形与神俱】强调心态平和,心情快乐,心地善良,心胸开阔。中国的古文化里有好多这种说法,《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讲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等。在现代,对物质功利的追求要懂得适可而止。心情要快乐,“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对现状要平常心,有句话叫“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要心地善良,“仁爱之心谓之德”“淳德全道,和于营养,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心地善良是非常重要的事,对人对事都不能伤害人,我们求物质、求功利的时候至少要以不伤人为底线,这样保持心理健康,他日成功以后,也不会感觉心里过不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也是传统中医强调的。
【心胸开阔】我们发现肿瘤和情绪是有很大关系的。乳腺癌已经明确和情绪状态有关。所以,我们要保持开朗心态,要有远大志向,不能近看眼前。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开阔天空,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胸开阔,以防伤害自身。
冬令滋补膏方如何选择真材实料的阿胶?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又到了需要进补的秋冬季节,而素有“滋补上品”之称的阿胶自然成了大多数人秋冬进补的不二选择。然而,市面上的阿胶品种繁多,良莠不齐,价格差距也比较大,让好多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国医大师们认为,阿胶道地不道地,对滋补效果影响很大,只有道地阿胶才能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中药进补,要讲究道地二字
近些年来,好多中小阿胶厂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些在东阿办的小阿胶厂甚至见势傍上了“东阿”这棵大树,并误导了不少不明底细的消费者。
不少消费者在朋友的推荐下去药店买阿胶,并不知道自己买的其实并非是道地的阿胶。对此,个别售货员也是义正言辞:“这阿胶的原产地就是东阿,东阿产的阿胶就是正宗的阿胶。”据了解,很多遇到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在服用了“正宗阿胶”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还出现了身体不适症状。
中药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对于药物产地选择就有“土地所生,真伪陈新”的论述。因此中药产地是否适宜,对于药材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阿胶本身作为一种中药材,要讲究药材道地与否。道地药材与非道地的药材,药用价值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服用了非道地阿胶,不但不会起到滋补效果,还有可能使人错失滋补良机,得不偿失。
如同并非所有茅台镇生产的酒都叫茅台酒一样,并非所有在东阿生产的阿胶都是东阿阿胶。用料道地、使用国家级认可的正宗阿胶制作工艺才能制造出道地的正宗阿胶,才会有滋补良效。
正宗阿胶为何与众不同
国医大师张灿玾曾言:“正宗阿胶是极道地的药材,对于像阿胶这样集古人智慧,代代相传炼制出的滋补上品,唯有汲取东阿之水,得传承人之奇秘技艺炼制而成的阿胶,才为常用道地药材、滋补上品。”
化学研究显示,用于炼制正宗阿胶的东阿地下水为岩溶地下水,属低矿化度、重碳酸型饮用水,富含锌、铁、钙、镁等有益微量元素及适量的矿物质元素,能达到锌型、偏硅酸型、锶型等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一方面在提杂。阿胶胶汁的提纯过程中,东阿水因恰当的比重而使杂质容易排除;二是起到了“药引子”的功能。丰富而恰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含量与驴皮有效成分充分结合,使让阿胶的药用价值发挥到极致。
而炼制正宗阿胶的工艺也极为讲究,它要经过洗皮、泡皮、凉皮、刮毛、化皮、炼胶等99道工序,历经50余天方可出胶。为确保每一批正宗阿胶都是“国色天香”,从古到今,阿胶炼制技艺都是遵从师带徒的传承方式,目前阿胶炼制传承已到第八代,正宗阿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阿胶会传承三千多年?为什么正宗阿胶会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阿胶是一个补血圣品,也不仅是因为有国家的认可,更是因为东阿包含了做人厚道的经营理念。”正宗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说。据了解,正宗的阿胶生产企业会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管控”模式,把毛驴当中药材来养殖,从源头保障质量。在中游把标准当武器,严格遵照国家标准。在下游实行“黑名单”禁销、禁供制度,供应、经销不诚信将禁止合作。因此,只有道地的阿胶才是令人放心的滋补上品。
如何鉴别道地的阿胶
“出东阿,故名‘阿胶’。”国医大师王绵之曾说过:“阿胶就是阿胶,它是因得到阿井水炼制而成,驴皮胶就是驴皮胶,它们是有区别的。”所以,一定要买到道地的阿胶才能收到滋补身体的效果。那么,如何鉴别道地的阿胶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的详细透彻:“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靴、鞍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茔漆者为真。真者不做皮臭,夏月亦不湿软。”正宗的阿胶之所以得天独厚,惠泽苍生,是因为它是水火相济之物。真阿胶水里来火里去,尽管形态变异,但从头到尾不改其本性,铸就非凡品格。
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辨阿胶真假。
1.看火法。取阿胶碎粒4-5克,置于坩埚内灼烧,可以看到初则胶块迸裂,随后胶体膨胀融化,冒出白烟,烟的气味清香,且有浓烈的麻油香味。胶体灰化后,残渣很疏松,呈现片状或棉絮状团块,不会与坩埚粘结,其灰味淡,口尝无异物感。符合上述特征与指标,就是货真价实的阿胶无疑。
2.看水法。取10%的阿胶水溶液观察,溶液呈淡棕红色,半透明,清而不浊,下层无沉淀或有少量类白色物析出,液面有油滴。溶液静置4小时后依然不凝聚,这就是真阿胶。
古代医家法度森严,驴皮与东阿县地下水为炼制正宗真阿胶的两个充分必要条件。不符合任一条件都将不能称作道地的阿胶。(文/张乐)
冬天手脚冰凉,如何选用合适滋补品温暖过冬?
人怕冷的原因有很多种,西医多认为是缺铁、血压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或者更年期等因素造成;而中医养身理论认为,手脚冰冷是一种“闭症”,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当身体受到天气转凉或受凉等因素的影响,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致使肢体变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疼痛。人体是阴血和阳气平衡的整体,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是健康的,如果一方下降,人就会有不良的反应。怕冷其实是“阳虚生内寒”的结果,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御寒能力差,即使穿得比别人多仍然手脚冰凉或是腹部对温度非常敏感,容易腹泻、关节痛,女性还会有痛经等症状。一般来说,女性由于其特殊的体质,较男性更易出现“怕冷”的症状,尤其是处于孕期、哺乳期、经期、更年期等的女性。
所以,应对“怕冷”的根本还是改善自己的“冷体质”,增强体内抗寒能力。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节气,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冬滋补应以养阴为主,而阿胶不但可滋阴养血,还有预防手脚冰凉的作用。阿胶性平味甘,入肝,肾,肺三经,有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赞誉其为“补血圣药”。江浙沪一带冬季阴冷,许多家庭世代滋补阿胶,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改善秋冬手脚冰凉。因此,在天气转凉的秋冬进补阿胶不但养阴养血,还可改善手脚冰冷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
阿胶糕DIY:
原料:红枣(去核)500克,核桃肉、黑芝麻(炒熟)、各150克,阿胶、冰糖各250克,黄酒500克。制作方法:先将红枣、核桃肉、黑芝麻研成细末;阿胶浸于黄酒中数日后磨成粉状。首先将250g黑芝麻炒熟至散发香味即可,将黄酒250g打开,把黄酒和冰糖150g放入锅中,将黄酒加热使冰糖融化,然后把阿胶粉倒入锅内,开始顺时针搅动,保证阿胶粉完全溶于黄酒后,15-20分钟后以木铲挑起阿胶汁呈挂旗状为准加入核桃、预先炒熟的黑芝麻,掌控好粘稠度关火最后搅匀出锅。使阿胶完全融化,即可。熬胶结束后将盒盖打开放置,自然冷却后将膏体倒出切片,切好后重新放入盒子保鲜储存。手脚冰冷,阿胶调补有秘方。(文/张乐)
国民补品——阿胶,成白领加班神器!
“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和阿胶”,作为滋补养生极品的阿胶,一直是逢年过节的送礼佳品,而被送的对象也大多是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中老年。然而,近年来,阿胶的消费人群显示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城市白领已逐渐成为主力消费人群。
据天猫医药馆2014年全年数据显示,阿胶消费量占整个天猫医药馆20%,被誉为“国民补品”的阿胶为何会如此受欢迎?生命力最旺盛的年轻白领为何会成为阿胶的忠实粉丝?
消费的便利:口袋里的魔法零食
众所周知,传统的阿胶消费形态以阿胶块为主,而“熬胶”就成了一件既费神又费时间的苦差。这对于处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年轻白领来说,自然是相当排斥的。为此,很多药店特别推出了买阿胶块赠送辅料包的活动(包括核桃、芝麻、红枣、枸杞等)、并且还有免费熬胶的活动,顾客购买阿胶块后药店可以直接加工成阿胶糕,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阿胶服用不便的问题。
阿胶糕是根据唐代宫廷秘方“贵妃美容膏”组方所得,以阿胶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形成现代固体形态、方便携带和食用的“阿胶糕”。只要随身携带1-2块,不论你在哪儿,什么时候,和谁在一起,都可以自由服用。
白领的困扰:亚健康的如影随形
阿胶糕消费人群的背后是一个我们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年轻白领的健康堪忧。这也是阿胶消费人群年轻化的最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年轻白领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包括眼睛疲劳、体重过重、脱发、失眠、内分泌紊乱等,甚至不少人未老先衰,出现了青年人少有的症状,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症状。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年轻白领普遍应酬多、工作忙、压力大,于是免不了烟酒过度、暴饮暴食、熬夜加班、长期面对电脑辐射、作息无规律……这使得很多人极度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阿胶糕的主要原料阿胶,其味甘,性平,能补全养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强力伸筋,添精固肾……于是,阿胶糕自然成为了这些年轻白领的“口中宝”,长期服用,以期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专家提醒:《神农本草经》特别关照,阿胶“久服轻身益气”。因此,阿胶进补贵在坚持,长期服用,的确可以改善年轻白领的亚健康状态。比如阿胶糕,每天两块是比较适合的量。可以早上起来吃早餐的时候吃一块,放一些在包里或者办公室里,下午茶的时间吃一块。不过阿胶糕的进补调养也只是起“辅助”作用,关键的还是需要白领朋友们改变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解决亚健康问题。(文/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