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的祖先野牛是在动物家族中与牦牛最亲近的一种野生动物,有牦牛祖先之称,相传牦牛是从野牛驯化而来。
野牛体型似家牦牛,但要大得多,肩部也特别高耸。体长200~28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体重在500千克以上。雌雄均具角,四肢粗短,蹄大而圆,蹄甲尖小,但特别强硬。头和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颈、腹、体侧及尾部均具长毛,腹毛可长达70厘米。除鼻吻部周围有少许白毛以外,全身是暗褐黑色。它生性桀骜不驯,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在无人区少有对手能敌。它两只粗大的椅角是势不可挡的锐利武器,若遇到危险,健壮公牛便把牛犊护围在中间,将头朝外低下,用犄角攻击敌人。
野牦牛常生活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原地带。冬季到较低的地方,夏季又回到高山地带。集群生活,数十头一群,有时甚至达几百头,晨昏活动。野牦牛的消化器官比黄牛粗大,牙齿质地坚硬,鼻镜小,嘴唇薄,觅食能力很强。主要在夜间和清晨出来觅食,食物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白天则进入荒山的峭壁上,站立反刍,或者躺卧休息、睡眠。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有危险时,雄的必首当其冲,护卫群体,而将幼仔安置在群体中间。一旦大敌接近,野牦牛会头向下、尾朝空,马上狂奔乱跑,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野牦牛的发情期,交配依然遵循动物世界的游戏规则,公牛之间的角逐常常血肉飞溅。雌野牦牛的怀孕期为8~9个月,翌年6~7月份产仔,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半个月便可以随群体活动,第二年夏季断奶,3岁时达到性成熟。公野牦牛是草原上的情种,它们偶尔也窜到有人的区域,混进牧民的家牦牛群中,把母牦牛骗出来。在青藏高原,藏民常丢失家养的牦牛。当猎人追赶野牦牛群时,有时会碰到一两只牛不逃跑的,近前一看,原来是走失的家牦牛。这些牦牛大多是母牦牛,是被野公牛“拐带私奔”的。如果发现家养的母牦牛已经怀孕,牧民们会欢天喜地地把母牦牛迎回家,因为和野牦牛杂交生下的牦牛体力好、驮物多、耐疲劳,所以,母牦牛和野公牛私奔还是件大喜事呢!
野牦牛的家畜化是青藏高原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远古的狩猎经济逐渐过渡到了农业和畜牧。在一则藏族民间传说中,把野牛驯化的过程反映的较为生动:第一位吐蕃君主聂赤赞普当政期间,有件事常给他带来烦恼,就是捕捉后的野牦牛不服管教,很难彻底驯化,常常抵人致死。他把驯服牦牛的任务交给了其大臣达盖负责。达盖领旨后,四处找人讨办法。一位老人建议他瞅准牦牛神经最敏感的两鼻孔间的软肉,用锐器打个洞,再用柏树枝做成牛鼻圈套进去绑结实,鼻圈上栓根牵引的绳子,牛就不得不乖乖跟着人走,达盖照此驯服野牦牛,果然灵验,从此在雪域西藏,野牦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家牛。反映这一情况的内容在西藏的很多古岩画上已多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