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领先者——“农发贷”宣布其线上成交额突破30亿元大关。在互联网金融加速洗牌背景之下,农发贷通过深耕行业细分纵深领域,快速站稳农业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第一梯队。
农发贷CEO杨世华表示,农发贷快速稳健的发展业绩主要得益于深耕“互联网金融+农业”,随着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旺季的到来,线下的优质债权开发在迅速加快,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便捷的优质理财标的。
深入布局农村金融
面对农村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存在供应不足的局面,国家在“三农”金融支持方面不断加力,农户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
据央行发布第一季度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3月末,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21.8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一季度增加8145亿元,同比少增1026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6.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农业贷款余额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5%。
农发贷CEO杨世华认为,伴随着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中性的资金需求逐步呈现,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已无法满足规模化种植者的需求,一批致力于服务农村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运而生。我国农业产业地域分布广而零散,地域差异显著,农村金融的需求则表现为多元化、个性化和场景化。通过互联网引入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运用创新型互联网工具,真正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目前,农发贷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赊销难题和资金周转困难,设计出了一系列金融服务产品。据杨世华介绍,除了针对种植户提供的“种植贷”外,围绕农业供应链,农发贷还推出了“农机贷”、“经销商贷”、“冬储贷”等农资消费和供应链金融借贷服务。
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今年以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被频频提上议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两会期间指出,当前的农产品的“结构”问题突出,未来要让农产品逐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满足消费者更安全、绿色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
杨世华认为,农业互金平台可以为农户提供更多资金来源,提高生产效率,助其转型升级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借助这一金融杠杆,农民可以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来源。通过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一方面可以消化粮食库存,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这正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我们希望借助创新的互联网工具,为农场主和种植户急需的融资、技术、销售等提供配套,帮助他们快速走上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并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杨世华说道,互金平台可以因地制宜地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场景化的金融产品,这是互金的一大优势。
据介绍,刚于3月份完成Pre-A轮融资的农发贷,将继续深入农资消费场景、农资供应链场景,通过普惠金融的方式,致力于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缺位问题。通过不断加快专业队伍在全国的布局,来支持优质资产的大规模拓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在风控管理、系统建设、产品创新以及品牌建设方面的领先优势,稳步将业务拓展到全国所有农业主产区。目前,农发贷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国26个省及自治区、1000万亩耕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