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检查时设备的高质量稳定“输出”? 以下“门道”可以了解一下!


来源:今日热点网

0 浏览 评论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的保有量正在快速增加,但是面对庞大的就医人群,仍捉襟见肘。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二级以上医院拥有X线机达2.47万台,CT设备达1.2万台,每9.4台/百万人口。

在医学影像报告成为临床决策重要依据的当下,“人多机少”的现状导致了影像检测设备的高负荷运转,并带来影像学报告差错增高的风险,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安全。

严把质量关 保护患者健康

在这样悬殊的人机比下,如何保障影像设备的高质量输出,是每个医院的必答题。全世界每年的影像检查约10亿次,影像报告出错率约4%,也就是每年有4000万份报告存在错误和偏差,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设备缺乏系统规范化的保养,导致出现图像问题,造成了影响。简单来说,如果一台CT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且长时间未作校正,就可能造成CT值出现误差,进而影响了影像的诊断结果。

图片1.png1111.png

那么,如何在不间断检查下,依然保证影像设备的高质量输出?南京同仁医院带来了经验分享。南京同仁医院根生于北京同仁,技术上一脉相承,以三级甲等医院设置要求为发展方向,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优势技术为先导,形成了内、外、妇、儿全面发展的综合医院框架。数据显示,2021年同仁医院CT检查总人次为127958,在如此高强度的检查量下,医院如何实现整体检查效率以及患者诊断体验上仍保持着高效精准的水平?

为了更好给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验,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标准要求十分严苛。在智通保服务的支持下,南京同仁医院对全院影像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定期保养、故障维修等全面守护,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减少宕机,提升医院设备的使用质量,保证检查过程中影像报告的准确性,让医疗影像设备在高强度的使用下,也能平稳运行。

提升影像科医师“内功” 保障患者健康

即使设备不断增加,巨大的需求仍对医生是巨大的挑战。一位影像科医生曾表示,“比如,肺部结节的诊断,如果我一天看十个病人片子,我不漏诊。但如果让我一天看30个,那我很大可能会漏诊。”庞大的工作量对于医生的脑力与体力都是严峻的挑战,误漏诊或不可避免。

影像科医生是临床医生的“眼睛”,这双眼睛一定不能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点。有时候,哪怕患者看上去状态良好,也同样要认真仔细,否则若在检查中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耽误患者的治疗。

为了进一步保证影像检查的质量,南京同仁医院“苦练内功”,加强影像科实力,提升影像科医生的基本功,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智通保服务,医院进一步加强了对青年影像人才的培训专业,帮助医务人员快速掌握新技术,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南京同仁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既往早筛、体检采用的是传统胸片检查,发现病灶往往已经是晚期了,还有很多病灶容易漏诊。现在我院引进CT等先进设备后,体检全部采用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病灶定性可以进一步采用CT增强等检查,获取更多影像信息,协助病灶定性诊断;定期复查时也采用CT检查,前后比较病灶大小、形态变化等,以及实现对体检、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等全流程的CT动态监测,为患者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不久前,一位女性老年患者就通过南京同仁医院的CT肺癌筛查,避免了误诊造成的损害。这位患者在职工体检时进行CT肺癌筛查,之前的胸片检查未见异常,然而经医院 CT 设备检查后发现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影,进一步增强CT检查后,影像科会诊分析左肺上叶为肺癌,其它磨玻璃影、结节考虑为良性改变,不是转移,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及时在胸外科住院手术,病理诊断为腺癌,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保障了生命的健康安全。

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当下,影像学成为临床诊断的利器,想要让这个利器持续地保持准确率,医院方面要加强对医疗影像设备的保障,不断通过专业培训,进一步专业影像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医疗服务质量。除此以外,患者在就医时也要注意选择有资质、设备齐全的医疗机构,并认真听取医生意见,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