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电商的兴起原本改变我们普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打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原本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但目前我国酒类电商发展时间短,又缺乏社会责任感,仅仅依靠做大账面的数字吸引“天使”“风投”进行融资,可持续性不强,膨胀式的发展带来的行政、人力成本的增加让酒类电商焦头烂额,无暇提供后续的服务保障。此外,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系统,也需要推动电商平台进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在国家“互联网+”的浪潮下,酒类电商发展迅猛,以“1919”为代表电商正在改变白酒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近日,媒体频繁曝光了电商平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从“唯品会”的“假茅台事件”,再到“1919,购酒网”的联手售卖假酒。扰乱了网络商品交易市场正常秩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令消费者胆战心惊。
事实上,商务部发布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而按照新消法的有关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网络交易平台有先行赔付的责任。但是区别于传统的商业形态,互联网时代的电商营销半径突破了地域限制,由此导致“条块分割”的监管体制受到地域限制和部门限制,往往鞭长莫及,行政成本过高,售假成本低也是目前酒类电商敢于铤而走险,销售假酒的重要原因。酒类作为特殊产品,工商行政部门只能对酒本身进行鉴别,而不能对酒是否为真品进行鉴定,消费者即使对酒的品质产生怀疑,但维权成本高、难度大这也是部分酒类电商平台存在侥幸心理的原因。
作为“网上商场”,电商平台必须承担起互联网交易的检查监控,以及主动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与义务。况且,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先天优势,若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络经营者的资格审查,堵住网络售假之路恐怕不是难事。虽然网络售假背后涉及的关系和利益问题盘根复杂,但治理假货终究还要回到对渠道的监管和对现实案例的打击上面,这些都离不开电商平台自身的努力。一个对行业有责任心、对用户有诚意的企业,最终能够实现消费者和自身的“双赢”,反之,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祸及的也会是自己。
诚然,与传统零售行业相比,电商平台普遍面临进货渠道复杂等诸多问题。电商平台究竟对制假售假、质量问题需要承担多少连带责任,法律上判定比较慎重。面对这一新兴产业,应当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快网络交易的法治建设,不要让电商平台成为“假货避风港”治理网络售假,从源头上看,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在流通销售环节,也应当严肃查处相关电商逃避监管责任的行为,不能私下处罚,简单了事。而作为消费者而言,不能纵容售假平台,购买酒水时不能只顾便宜,正是这种消费心理源源不断撑大假冒伪劣的销售网络,才让假冒伪劣商品发展后劲十足。
号称“100%正品特卖”的唯品会却陷入“假茅台事件”中;“因为直供,所以优质低价”的1919却联手购酒网联手售卖假酒。 在酒类电商还未发展成熟的今天,奉劝各位酒客从正规渠道购买正品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