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引申开来,讲的是身在局中难免当局者迷。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很苦恼,为什么自己辛苦办好事,群众却不领情?化解矛盾纠纷,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为什么群众仍然揪着不放、闹个没完?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与缺乏换位意识有很大关系,很多人看起来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但因为少了换位,事实上仍然在缺位,导致群众并不领情。
有一个小视频流传很广,一位普通人接受街头采访,了解到当地每年车祸死亡200多人,记者问他能接受交通事故死亡的最多人数,回答大概70人,当看到走过来的70人都是自己的亲人时,他能接受的人数变成0人。同样是交通事故,从旁观者的位置换成自己亲人的角度,看法就完全不同。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应该多进行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思维角度和处理方式就会大不一样。
笔者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事用心、将心比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干部举过头顶,才会支持拥护心悦诚服。党员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群众真心身为公仆就要把群众当做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群众感到温暖。党员干部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走进基层听民生、放下姿态问民策、真心实意解民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必须把心思放到服务质量的提高上,把工夫下到矛盾问题的解决上,把能力体现到攻坚克难上,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是做事干净、清正廉明。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明,廉则威。领导干部要恪尽职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做人做事底线。物欲横流的世界,好干部要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才能不慕权利、不羡金钱、不贪美色。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干部始终恪尽职守,不贪恋金钱与权力,为党和群众奉献了全部的心血、精力甚至生命。有人称赞他们:站起来是一座山,躺下去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三是以人为本、胸怀宽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甚至形成思维定势,常常忘记了还有他人的角度。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要心存换位意识,摒弃冷漠、偏见与矛盾,解决思想缺位、情感缺位、工作缺位问题。不要只从自己角度想问题、干事情,否则就会导致自己方便了,群众就不方便;自己舒服了,百姓就不太舒服。面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倘若想到对方是自己的家人,是否还会面孔冷漠、颐指气使?古人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说的正是为政者要多从百姓角度感受困难、考虑问题。因此,换位思考不仅是一种工作要求,更是一种政治素养。
在当前最紧急的扶贫攻坚工作中,怕就怕那种机械僵化的执行,照本宣科式执行,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只讲“政治正确”,不讲实际效果;只有单向视角,不做换位思考。想要把落实工作做到位,关键就要学会换位,多从基层实际角度、多从群众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好的政策决策更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把换位变成一种工作方法和思维自觉,思路和心态往往也会为之一变。
这是一个奋进的时代,也是一个开创历史的时代。实干型的好干部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群众的呼唤,作秀不做事的干部只能在一片指责声中退出舞台,而不会换位思考、顺应时代潮流、为群众谋福利的干部一定会被历史所淘汰。
(施星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