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用好干部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良策


来源:

0 浏览 评论

“对于反腐败带来的正能量,我们始终有足够自信,一些说法并不会阻碍我们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的步调。”成都市纪委负责人介绍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纪律挺在前面,践行“四种形态”,共立案6221件6897人。这一数字是2012年以前五年立案总数的249%。其中查处的区(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6人,市级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和高校主要负责人19人。成都市的具体事例,证明了反腐重拳重构了政治生态,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专心干事创业。(中国组织人事报)

政治生态环境是影响政治生活、领导活动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它主要由制度、政策、规则、舆论以及道德判断、价值追求、用人导向等因素构成,集中表现为一个地方或组织的“风气”、“氛围”或“软环境”。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寻其起弊之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古人曰:“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之兴旺发达,不是勉强使人们归顺自己,而是要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吸引五湖四海的优秀的人才汇聚到自己的事业中来。要进一步健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机制。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从来都是事业兴败的关键因素,选人用人导向决定着人们对政治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由此形成的价值取向。古人云:“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在这个意义上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所以邓小平说:“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党组织有什么样的用人观,干部就会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因此,净化干部“官念”,改革制度设计和要求,选准、用好干部,是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导向和优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文/杨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