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培育成教育发展新方向


来源:

0 浏览 评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乎国家命运,关乎民族的振兴与社会进步,而教育政策则更直接反映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育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体现了国家的政治意志。国家政策的制定体现出了广大人民的立场和对于教育更深层次的需求。而只有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国家政策才是人民所接受的更适合基本国情的教育政策。

素质教育推行三十年发展概况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存在的三十年,也是素质教育逐步成型并深入人心的三十年。20世纪80年至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相继颁布,表明了国家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并奠定了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基础。

1994年至1999年,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政策法规,决定了素质教育政策实施逐步成为国家教育政策。

1999年至2005年,数年间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就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发声。其中《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如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省市教育部门需就德育体美劳学生多向发展为学生提供方向。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素质教育正式写进《义务教育法》证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定性和长远性。

素质教育相关政策的一条条出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行业的走向。我国的教育行业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便一直对应试教育“情有独钟”,教育体制改革后,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学生和家长的视线。据相关部门不完全调查统计,单单北京地区提供教育培训机构已达4000多家,包括外资、合资、民办、高校办等各种性质。学员接受培训的种类和内容包括学历文凭、高教自考、外语、电脑等;而且每年北京市新增教育培训机构300多家,同期自然“死亡”的也有300家左右。

虽然在基数庞大的教育机构中不乏素质教育培训机构,但目前为止,拥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及教学体系,能够通过综合培养帮助学生在全面拓展能力的同时实现个性化成长的机构还少之又少。

教育已开启素养时代,能力将决定卓越未来

素养培育指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通过若干“艺术类课程”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所谓“素质类课程”。它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提出的与应试教育对立的国家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国家整体教育目标重建、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方法改造等核心方法,竭力解决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填鸭式教学”、“高分低能”、“一考定终身”、“后劲不足”等深受诟病的教育问题。

作为个性化教育的领跑者,优胜教育集团于2012年开启素养培育研发工作,14年筹备搭建全套课程体系,优胜派综合素养培育中心初见雏形。经过反复论证与测试,2016年初正式推向市场。优胜派是国内独具特色的综合素养培育中心,致力于5-12岁青少年综合素养和多元创新能力的培育与研究,以培养学生“智慧性习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个性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更为适合孩子综合能力成长的教育政策是国家未来研究的方向,素养培育的推行更是国家对于学生未来期许的保障。优胜派做为素养教育项目的先驱者,将为孩子的全能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