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培育难实施 优胜派提出解决方案


来源:

0 浏览 评论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过去很长时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培育出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其所塑造的专一知识型人才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优胜教育旗下综合素养培育中心优胜派教育专家表示:系统化的“素养培育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专多长的“T”字型人才,满足未来社会对其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助力其成为社会强有力的中坚阶层。因此,实施素养培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大改革环境下的必然方向。

素养培育实施的难点

实施素养培育的呼声已经喊了几十年,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行素养教育的政策,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学校和社会的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转变。因长期传统教育的思想影响,学校教育一直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学习成绩一直是权衡学生是否优秀的砝码。就整个教育体系更深层次而言,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教育培训结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

第二,教育改革的相关措施不配套,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素养培育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体系,所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养培育接轨应该有全面配套的措施做保证。但在实际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够完善,使得我们的改革并不彻底。再者,由于实施素质培育的历史比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因而其操作性就不易掌握。也正因如此,实施素质培育使许多人感到茫然。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落后。开展素养培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实施素养培育的关键。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让广大教师养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而这种模式和习惯已然形成,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的。

第四,社会对素养培育存在许多误解。由于素养培育的开展范围还比较窄,社会对素养培育的相关概念和体系宣传较少,导致很多人对素养培育存在误解和偏见。比如有家长认为设置音体美活动,开设兴趣班就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等等。正是由于很多人对素养培育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实施素养的培育有必要进行全民范围内的“素养大扫盲”。

素养培育实施过程的解决方案

要想大范围地推行素养培育,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实施素养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首先,当前应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加大实验力度,对比较成功的素质教育实验及时推广,将科学化、完整化的综合素养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向社会各界宣传和推广。例如,优胜教育旗下综合素养培育品牌优胜派所研发创建的“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三大素养培育体系,以培养学生“智慧性习惯”为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个性成长”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

其次,国家应该建立和完善与素养教育相匹配的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培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是素养培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教学水平、教育思想以及自身的素质都会对素养培育的实施起着最直接的作用。所以,实施素养培育,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最后,家庭应该注重孩子素养的培育。素养培育仅仅靠学校还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实施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胜教育集团教学质量研发中心研发总监田旭先生有一段话总结的非常好:“每个孩子其实都能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兴趣广泛。比如有些逻辑思维非常缜密的孩子,往往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但是如果在成长的关键期,通过优胜派综合素养培育中心进行科学性的适当干预,这个短板完全能够得到弥补,从而实现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相得益彰。”

优胜派综合素养培育中心于12年开启素养培育研发工作,经过四年多的反复论证与测试,终于搭建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综合素养培育体系,以知识向潜能转化、过程方法向能力转化、学习兴趣向稳定的学习动机转化三个维度为发展目标转化高素养人才,全面塑造孩子人格基础及学力基础,引导孩子成为信息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总而言之,素养培育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个性成长,帮助处在“习惯养成”及“习惯到人格特质转化”关键期的儿童,科学高效地培养“智慧性习惯”,进而促进稳定动机的形成,充分激发影响孩子长期表现的能力和潜能,帮助孩子以优秀的“学力素质”和“人格特质”迎接一生的学习和挑战,从而实现每一个生命的“最大和最优”发展。所以素养培育要求有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组成的教育网络,并在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中有效地实施。